“奉子成婚”的英语...笑skr人!
微信公众号“侃英语” 2018-08-22 10:14
一位叫“阿潘”的同学,她提出了一个很实用,但不好回答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在思考英语翻译的时候,不要被中文绊牢,而要跳出中文的框架,去审视句子背后的内涵,然后再用符合英语习惯的词句进行翻译,否则就很容易出现中式英语。
比如上面这句话,简单归纳下就是“先买张烟台到某站的票上车,再补买一张到北京的票。”用英语可以说:You can buy a ticket from Yantai to *** to get on the train first, and then buy another ticket to Beijing.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我写跑题了...别着急,下面就进入主题。
我其实用有道词典查了一下“先上车后补票”的英文说法,跳出来的一个例句让我差点把一口水喷出来:
It’s a shotgun wedding.
那是一个先上车后补票的婚礼。(wedding亦可用marriage替换)
你看,我做学术把人做傻了,连词典都在嘲笑本宝宝的单纯…在中文里,“先上车后补票”确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未婚先孕”、“奉子成婚”。不过我还是要吐个小槽,有道词典很皮啊,“上车补票”的正经英语查不出来,查出来的竟是这种街头俚语 。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奉子成婚”(先上车后补票的结婚)要用shotgun wedding来表示,shotgun不是“猎枪”的意思吗,结个婚为什么还和暴力挂上钩了呢?
我立马查了一下Urban dictionary(美国俚语词典)来压压惊。老规矩,看看top definition(点赞数最多的解释):
Shotgun wedding: where one or both parties are forced into marriage due to an unplanned pregnancy.
由于计划外怀孕,其中一方或双方万不得已才选择结婚。
意思虽然解释得很清楚,但为什么这个短语中非得出现shotgun(猎枪)呢?
这就不得不探究一下这个短语的典故了。当我们想深入了解一个概念时,可以去查阅Wikipedia(维基百科),上面对shotgun wedding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了较为深刻的阐述。我选择了其中的精华段落,一起了解下:
In some societies, the stigma attached to pregnancy out of wedlock can be enormous, and coercive means for gaining recourse from the father-to-be are often seen as the prospective father-in-law's "right". Often a couple will arrange a shotgun wedding, and some religious teachings consider it a moral imperative to marry in that situation
简单翻译一下(顺便掌握一些重点单词哦):
在一些社会,婚前怀孕(pregnancy out of wedlock)对一个女性而言是巨大的耻辱(stigma),因此未来的岳父(prospective father-in-law)有权力采用一些强制的方式(coercive means)去获得准爸爸(father-to-be)的解决途径(recourse)。通常小两口会举办这种“先上车后补票式”(shotgun wedding)的婚礼。在一些宗教教义(religious teachings)中,这样的婚礼也被认为是一种道德责任(moral imperative)。
这下你明白短语中shotgun的含义了吧?你想,在过去那种传统社会里,女儿的肚子被别人搞大了,作为父亲,能不端着猎枪去逼那臭小子娶了她吗?这就是shotgun wedding的来源。
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屡见不鲜。娱乐圈其实很多明星结婚都是这种shotgun wedding,比如孙俪和邓超、杨幂和刘恺威、林心如和霍建华等。
虽然婚前“上车”不太符合主流价值观,但如果乘客能及时“补票”,还是说明有些责任感的。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来源:微信公众号“侃英语” 编辑:Ju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