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汉语不行 应该不准毕业 [ 2007-05-11 11:19 ] “英语不过不能毕业,现在汉语不过也不能毕业!”北京大学教务部负责人如是说。日前,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已经相继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
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热”已经超越了语言版图,成为一种融合经济与文化的全球现象。可是,在我们的母语繁荣于异乡时,在故土却面临“沦丧”。油画大师陈丹青曾经说:“大学生的中文水平已经相当可怕”,原因是“就连递上来的纸条都错别字连篇”。
汉语对于每个国人的重要意义毋庸赘言,然而很多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却日渐使人觉得“可怕”,其中既有“百字申请书出现28个错别字”的荒唐,也有“汉语言文字大赛上败给留学生队”的尴尬。究其原因,与现有教育体系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不够有莫大关系。与英语教学的贯穿始终相比,汉语教学在进入大学阶段之后,除却一些文科专业外已经基本取消。于是,在大学生纷纷将主要精力用来学习英语的同时,用在汉语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
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大学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日渐冷漠,这无疑是一种令人痛心的局面。基于这样的背景,教育部要求开设大学语文课之举,不由得使人在赞叹之余充满了期待。既然考试作为一种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暂时还无法被取代,既然考试是促进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以考试手段促进大学语文学习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笔者建议,大学语文课程应仿照英语四六级考试模式,成为授予学位、岗位录取时的一项必备条件。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目的无外乎多掌握一种语言工具,而学习汉语的意义则要重要得多。母语不仅是每一个国人所必需掌握的语言工具,更是一种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写到,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其实,任何一种母语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只是希望这种美丽不要在危及存亡的时候才体味得出。语文课重返大学课堂只是一个开端,希望由此能激起大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从而促进汉语的发展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要使人跨越时空徒然发出都德那样凄凉的感叹。
(来源:新华网 天津外国语学院通讯员 刘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