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Language Tips > BBC > Study In UK > 留学日记

留学日记:文明的力量——与龙应台面对面

留学日记:文明的力量——与龙应台面对面

『经历过野蛮,我们不得不在乎文明。』——龙应台

第一次接触龙应台,是在高中时期阅读到《中国时报》中她针对当时『冰点』事件写给中共胡主席的公开信《请用文明说服我》。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的公民课,一位女作家用犀利的文字捍卫自由和理想,尖锐地痛斥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并普及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后来又陆续拜读了她的著作《野火集》、《大江大海》的台湾正体原版,无不震撼于龙女士在细腻的文字背后的巨大文化力量,当代的『女鲁迅』当之无愧。

这次在伦敦有幸目睹龙女士的风采,惊叹于她在海外华人的威望不同凡响。龙女士演讲的地点从大厅到通道水泄不通,比肩继踵,大部分是东亚裔的年轻人,也有个别西方的学生,连演讲台周围都坐满了拿着笔记本和相机的学生。演讲结束,观众将她团团围住,一路上不断有人和她握手,交谈,合影,签名,她一如既往真诚的微笑整个现场的中心。看似的明星效应其实是龙女士深厚文化影响力。

虽然大多数的观众是华人,但是作为一场在伦敦亚非拉学院台湾中心举办的活动,全场用英文进行。龙女士的英文极为流利,我不好辨别是美式还是英式,但发音清晰,用词准确,这与她负笈美国,在欧洲教学游历多年不无关系。在华人圈内,一个作家可以向莫言一样扎根本土,也可以像龙一样富有国际化的视野。

龙女士的演讲虽然由于她从作家到政府官员——台湾第一任文化部长而增加了一些介绍内容,但丝毫没有冠冕堂皇的味道。龙的作家背景沿袭了其一贯的写作谈话风格,温柔平实的语言从身边的小事去挖掘深刻的含义,不动声色地感动大众,可谓是『润物细无声』,也许这就是她反复阐释的文化力量,对待他人甚至动物生灵的态度就是文化。

演讲最后的问答环节精彩纷呈,既有针对政治的敏感议题,也有对两岸文化的思考,龙女士用英文一一做了回应。她特别指出作为台湾第一任文化部长,由于台湾的政治原因,未能加入诸多国际组织,希望通过文化在国际的推广增加世界对台湾的认同和了解。她认为未来两岸最大的任务就是避免战争,维护和平。

在这个充斥着职业政客和技术官僚的年代,作家出身的政治人物是一股清流,因为他们往往有着文人两袖清风的傲骨,正如龙女士,还有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等。

回到龙女士之前的那封震耳发聩的『公开信』中,龙提到对大陆有着自然的家国认同,缺乏价值认同。

今日我在现场听到不少来自中国大陆各地的口音,他们和台湾学子一样对龙应台钦佩有加,带着她的书来请求签名合影。这些大陆学生通过到港台和海外的学习交流机会了解龙应台,阅读她的书籍,重读历史,重构世界观,重塑价值观。

所以龙女士在公开信的观点比较适合两岸父母这一辈的人,就是我们年轻人上一代人。在台湾,这些中年人的父辈多来自大陆,对大陆的故乡的观念,中国的认同油然而生,只是政府党派不同。可是由于两岸长期的敌对和隔绝,不同的价值观在这一代人中根深蒂固,所以在某些事情的看法和处理上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

可是,作为我们两岸这一代年青人,情况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大陆和台湾,每年无数莘莘学子留洋海外,深造求学。接受西方教育的时候会缩短两岸年轻一代价值观的鸿沟,这种价值观并不一定就是西方的价值观,而是一种普世价值观。在国外,大陆人和台湾人相处可能发现喜欢唱同一首歌曲,热爱同一处景点,进一步说,法律的遵从,道德的素养,文明的熏陶,当排队,道谢,微笑成为日常习惯。价值观在同一个国外学习生活环境下逐渐靠近。这点,你只有到国外才能体会,在大陆和台湾并不容易察觉。

这无疑也是留学热潮给两岸和平的贡献,这些留学生未来都会成为两岸的栋梁,他们将有机会主导两岸的发展,共同或者相近的价值观有利于缔造和平。

话说回来,对于两岸而言,现在的大陆年轻人依然认同大陆。台湾年轻人由于生长在台湾,随着教育和各方面信息的不断本土化,加上外部和内部的政治历史因素,即使国体上是『中华民国』,年轻一代已经对台湾的强烈认同感,认为自己的台湾人。

因此我觉得龙应台的话说对了一半。上一代人台湾人对待大陆具有家国认同,缺乏价值认同,新一代台湾人与大陆人之间会逐渐增加价值认同,但对大陆缺乏家国认同。

唯独『华人』,这个中华文化而不是特定国家的认同依然可以在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甚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通行,这是世界华人社会目前存在的最大公约数。

华人地区的融合是否也会考虑借鉴欧盟United in diversity联合尊重多元呢?当『家国认同』和『价值认同』真正结合,才是两岸甚至大中华区和平历程的飞跃,也是时代留给当代年青人的使命。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