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大的人都能知道,即使是"民国时期"的婚姻都多为包办式婚姻,即父母看上了哪家的女儿,就请媒人去提亲说媒,双方的父母都同意了儿女的婚事也就成了。包办婚姻的确害了不少年青人,因为男女双方都多不了解对方。特别是女孩子更可怜,多是嫁到男方家才知自己的丈夫是丑是美,是好是坏,即使很不喜欢也无办法了,只能痛苦一身。
在古代,包办婚姻就更严重了。苏轼的婚姻也是由父母包办的,父母只告诉他是娶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的女儿王弗,实际上他也从未见过王弗。但他多了一个心眼,象读书一样要"仔细"弄个清楚才行。据说他一是通过同学打听,一是悄悄地亲自赴青神县"私察暗访",最后确定王弗是位知书识理、聪明娴淑又秀丽的女子后才高兴地应允了。说苏轼早婚是比当今而言,他同王弗结婚时,他是满十八岁上十九岁,王弗是满十五岁上十六岁,也可说是小夫妻了。因为有一定的了解,小俩口十分恩爱。尤其是王弗不仅有温柔体贴、端庄的美德,还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这令苏轼很佩服。正如苏轼所说:"王弗初来家时,她从来也未说过懂得诗文,但她看见我读书就终日依在我身旁不肯离去。有一次我将书中的一些内容忘记了,可王弗却能叙述出来,使我感到惊奇。于是又向她问及其它一些书的内容,她都能简要地说明书中的内容。"可见苏轼对才貌双全、怀才不露的妻子极为满意。婚后不足两年,王弗生下了爱子苏迈,小俩口更是亲热无比。
公元1059年,苏轼便带着王弗和孩子远离家乡,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活。无论在开封、凤翔等地的任上,苏轼都因有爱妻的温诚体贴和支持鼓励,使他深感温暖幸福。然而真有些"红颜薄命"一样,1066年农历5月刚满二十七岁的王弗突染重病而逝。失去爱妻的苏轼悲痛万分,一直含着泪水写完。直至十年后,还忘不了爱妻的深情,写了一首词来怀念王弗。这发自苏轼内心的悲痛之"词",的确读后令人有悲伤凄凉之感。现摘抄原文如下,让大家亲自感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通讯员赵苹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