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聚南开 追寻奥运中国印

8月11日,2008年中华青年民族学习交流营在南开大学省身楼开营。来自台湾、澳门的60名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以及来自南开大学的25名学生共聚一堂,在接下来的5天时间里,围绕“追寻奥运在中国的足迹,印证近代中华民族从苦难迈向复兴的曲折历程”这一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庆山,天津市台办交流处处长陈建萍,中华青年进步协会倡议人黄永谦,中华海峡两岸原住民暨少数民族交流协会副秘书长王瑶樱,中华青年进步协会会长施家伦等出席了开营仪式。杨庆山会见了客人。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庆山对交流营的两岸三地青年表示欢迎,他说,海峡两岸三地的同胞们乘着百年奥运的东风在此聚会,共同欢庆,相互学习,两岸三地的青年学子之间的真诚交流与往来,不仅会增进我们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也预示着两岸的共同繁荣与发展,预示着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复兴。

中华青年进步协会会长、交流营团长施加伦表示,此次活动选择天津、选择南开作为基点,是因为天津在近代中国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忘却的历史地位,是未来重点经济发展区域。南开大学的创办人张伯苓更是中国奥运先驱。希望两岸三地的青年能够在活动中感受中国奥运所承载的民族期盼,体会到中华民族多民族和多元共存、两岸同根、历史文化相依的感情,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力量。

天津市台办交流处处长陈建萍说,近年来两岸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体现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骨肉深情。此次交流营为促进两岸三地青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此次活动由中华青年进步协会主办,旨在增进两岸三地青年人的了解和友谊。开营当天,营员们在南开大学聆听了校史研究室主任梁吉生教授做的南开大学校史讲座,开展了关于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先生的交流座谈会,通过深入探讨和思想交流,领会中华民族对奥运精神的共同期盼。他们还参观了天津博物馆、五大道风情区、静园等,在天津这座历史名城中感悟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举行了两岸三地青年联欢会。

为了让营员们亲身感受奥运气氛,此次交流营还将组织营员参观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并观看奥运足球比赛,并组织参观古文化街、饮冰室、大沽口炮台、天津港,游览黄崖关长城等,寻找及印证中华民族从苦难迈向复兴富强所走过的历程。

排湾族青年林志文是台北科技大学的学生,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他难掩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天津,天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南开大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让我非常感动。”当被问到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感受时,林志文用了4个字“太神奇了”。“开幕式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我为我们的民族而自豪。”林志文还是一位“篮球迷”,他说:“昨天收看了中国队和美国队的奥运篮球比赛,姚明真棒!”

澳门大学学生许晓君是这次交流营活动的统筹。她说,北京奥运会正在举行,而张伯苓先生是中国奥运先驱,能够在南开大学了解中国奥运的历史渊源,感受奥运气氛,非常有意义。奥运蕴含的精神是团结、友谊,我们两岸三地青年也会在这样一种气氛中和谐共处,建立长久的友谊。

南开大学学生郭运凤说:“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与来自台湾、澳门的青年一起交流,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相信在我们青年一代的努力下,两岸三地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南开新闻网)

 
     
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3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y
 
 
 
 
 
 
 
 
 
     
 
 
 
48小时内最热门
“微醉”怎么说  
美商界女性职业前景看好  
Bonny Bonny by Cara Dillon  
Kung Fu Panda《功夫熊猫》精讲之一  
避税Tax shelter  
英语点津最新推荐
Walking in the US first lady's shoes  
“准确无误”如何表达  
猪流感 swine flu  
你有lottery mentality吗  
别跟我唠叨 get off my back  
论坛热贴
别乱扔垃圾。怎么译这个乱字呀?  
橘子,橙子用英文怎么区分?  
看Gossip Girl学英语  
端午节怎么翻译?  
母亲,您在天堂还好吗?  
“幸福”之定义  
|About Chinadaily.com.cn | About Language Tips | Advertise on Site | Contact Us | Site map | Job Offer |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日报网站英语点津内容,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欢迎愿意与本网站合作的单位或个人与我们联系。
电话:8610-84883300, 传真:8610-84883500  Email: languag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