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在校园收破烂自立
四川地震灾区新生王蕊(右)和袁方国在东南大学贫困生入学绿色通道领取了生活补贴费
一群西南政法大学的贫困学生,在校园里成立了第一个“绿色回收站”,利用课余时间奔波于各个寝室之间,收集同学用完的矿泉水瓶和废书、废报纸。该团队的创始人,该校管理学院大四学生杜卫彬称:“收破烂让我自食其力,没什么丢人的。”
记者日前来到西政渝北校区,找到了这个位于寝室楼下的“废品仓库”。在这间约40平米的房间里,堆满上万本旧书、几千个塑料瓶、易拉罐和几十麻袋旧衣服。
杜卫彬是新疆伊犁县人,父母务农,家里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2004年,他以全县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西南政法大学。四年中,他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杜卫彬到大四师兄寝室玩,发现课本和笔记堆得像小山一样。师兄告诉他,快毕业了,这些书都没用了,只能丢掉,怪可惜的。
“如果把这些废纸回收起来卖掉,既环保又可以赚钱,何乐而不为?”有个这个想法后,杜卫彬行动起来。他找来一杆秤,敲开隔壁寝室的大门,询问是否有废旧的报纸和书本要卖。
“你怎么来收破烂哟!”杜卫彬说,当来到熟识的同学寝室,他总是迎来惊讶的目光。但杜卫彬总是认真地向他们解释,过完秤后再默默地把东西搬走。
时间一长,很多人都知道了杜卫彬勤工助学的事情。不少学生开始主动把喝剩下的易拉罐、矿泉水瓶留下,存到一定数目后再打电话给杜卫彬,让他来收。
慢慢地,学校里一些贫困生开始加入到这个团队中。空瓶子一个一角钱,废纸一公斤两角。在不少家境富裕的同学眼中,这点钱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在杜卫彬和他的同伴们看来,却是自力更生的一种象征。经贸法学院大二学生付光维摊开双手,上面全是老茧和血口子。“都是搬书、拖麻袋勒出来的。”付光维指着停在路边的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说,那是他们平时搬运货物的唯一工具。
杜卫彬介绍,在两年时间里,光是废纸和书籍,“绿色回收站”就回收了上百吨。现在“绿色回收站”已有70多人,通过回收废品,每人每月可以收入200—500元。
今年汶川大地震后,杜卫彬和几十个伙伴一起,挨着到每个寝室去号召同学给灾区捐衣服,把两辆面包车塞得满满当当。此外,他们还不定期地给四川、贵州等地的乡村中学捐去书籍和衣服,“希望能帮助更多贫困的学生。”
(来源:新华网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