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Language Tips > Campus > Edu News  
 





 
广东大学生艺术节 劲刮民族风
[ 2007-01-16 10:50 ]

时政视点

近日,随着首届广东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在广东各高校如火如荼地举行,"什么才是我们的校园文化"这一问题越来越被大学生们深思。当人们以为"超女"、"重金属"、"街舞"必成主流答案时,广东的大学生们却通过一个个活动,铿锵有力地告诉大家--我们也追求"民族化"的校园!

火爆现象
文艺节上书画、茶艺学生热捧

也许不少人会诟病现在的大学生"只认打拳惟听超女",而"不好琴棋书画唐诗宋词",但记者发现,尽管对劲歌热舞仍然表现"狂热",但大学生们对传统的民族舞蹈、茶艺、书画却出人意料地表现投入:在中山大学歌舞艺术表演比赛时,一曲《鼓舞飞扬》引来台下大学生和着音乐与台上的演员对上鼓点;在大学城的书画艺术表演展厅内,自动请缨即席挥毫的大学生排起了长龙;而茶艺展更是被想把茶艺看个究竟的大学生围得水泄不通……

据了解,近年来,广东各高校围绕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呈现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繁荣局面。就像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大二学生田野说的,以前总以为所谓校园文化艺术就是"玩玩的",而走进其中才发现,整个大学是多元的,不仅有"玩",还有很多学习机会,能够见识很多过去在历史书上才会有的传统文化。

确实,为让更多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真正提升整体素质,广东高校近年来除提供平台让高雅艺术进校园外,还开设了很多文化艺术的选修课和讲座,如中大办起"艺术系列大讲堂"、暨大开出"美术鉴赏"选修课、广东金融学院开设"经典艺术歌曲欣赏讲座"等。很多大学生不仅对古典文化有兴趣,有的还略懂"琴棋书画",甚至有学校不开设的就跑到校外培训班学古筝、国画。

学生心声
大学校园不应只有一个艺术节

"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个性的,才是有常青生命力的。"团省委书记邓海光笑着解释广东高校的新气象,大学生们正是通过参加学校各种社团、讲座,慢慢发现文化能塑造人生,艺术能陶冶性情。特别是当今社会流行文化泛滥,较少能接触到传统文化,很多学生在学校得到这方面的提升时,都反映视野更广阔底子更足了。

"我们对这个艺术节期待很久了",华南农业大学大一学生何蕾兴奋地告诉记者,自从听说要办广东高校艺术节,同学们都十分踊跃,很多人希望能在这个艺术节中长见识。"比如说,知道要来很多艺术家,早就计划要来'拜师',哪怕做'徒孙'、'曾徒孙'也可以。"

与何蕾有着相同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随着国学教育在广东高校推广,记者近日了解到,大学生们对校园文化和艺术的憧憬,最希望的就是"有个性",但怎样才谓之"有个性"呢?几乎所有受访大学生都认为只有更多民族的元素渗入校园,才有可能是个性化的校园。

在前天民族舞蹈大赛的后台,中大数学系二年级男生小孙对记者说,"我们希望能在学校接触更多一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他表示,虽然学的是理科,但很多逻辑思维能在传统文化中领会得到,而且传统文化能陶冶性情。"大学校园里不应只有一个艺术节,而应有更多文化主题活动定期开展,特别是在理工科学生中开展。"

专家视点
没有民族的铺垫就无开阔视野

有意思的是,把大学校园当作高雅艺术的殿堂,把大学生当作艺术的知音,也成为艺术家们的共识。在这次艺术节上,杨之光、苏华、倪惠英、李素华、唐彪、吕钦、许银川、方土、林蓝、张丹丹、周广平等一批学生们的文化艺术"偶像"更作为新"出炉"的广东大学生艺术团顾问,来到了大学生当中,与他们畅谈艺术人生。

在回答"什么才是我们的校园文化"时,这些艺术顾问也不约而同地期待大学生们能透过"民族的"艺术演绎,搭建高校校园文化。打算每个月都到大学城给学生们讲"古典音乐"、"民族器乐"的唐彪说,如果没有民族的铺垫,大学生的视野就不可能开阔,也就不可能成就更高的文化素养。他呼吁,大学课程的设置应考虑更多文化艺术素质的培训课程。"不是功利性的会多少民俗歌曲等,而是把一些我们特有的文化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根据兴趣进行选择。"


(广东海洋大学通讯员 丘威推荐  来源 南方日报)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ies
 
         
 
 
 
 
 
         

 

 

 
 

48小时内最热门

     

本频道最新推荐

     
  银行英语系列:兑换支票
  2006最受外企欢迎的10大简历(6)
  俚语:美差,肥差
  “同母异父兄弟”怎么说
  姚明:绯闻太离谱

论坛热贴

     
  周星驰的一句台词再译(c-e)
  “不像话”英语怎么说?
  日常口语趣味翻译(It's fun!)
  how to say "彩铃" in English?
  形容一个人吝啬的十句话
  翻译: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