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Language Tips > Campus > Edu News  
 





 
破烂王诗歌成为研究生赏析作品
[ 2007-03-02 13:58 ]

总觉得鄙夷着我有千万只眼睛

不敢驻足窥视一眼

怕招来飞唾和残性的掌声

匆匆、匆匆、做贼似的溜跑

在寂寥的荒原里歇息释重

我愿与怯世的萤火结朋

默默地照亮着自己的一小片天空

———摘自张少言诗作《独白》

一个是废品收购者,他创作诗歌;一个是研究生导师,他鉴赏推荐。两人是一对诗友。

他叫张少言,在丰台地区收废品。1998年,他走上诗歌创作之路,6年后巧遇了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的王珂。此后,他的诗作成为教授向研究生们推荐阅读的优秀作品。

昨天(1日),张少言向记者讲述了他创作诗歌的传奇故事。

创作诗歌始为发泄

张少言今年38岁,河南商丘人,身材敦实,双手布满老茧。

1998年夏天,高中毕业后在家乡民办小学教了3年语文,种了8年地的张少言来北京打工。最初,他在丰台区一建筑工地打工,晚上干活白天休息,一天能挣20元。

“工地的宿舍是废砖和石棉瓦搭建而成的,空间很小,6个人挤在一起,夏天就像一个蒸笼。”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少言有种发泄的冲动,一天晚饭后,他第一次写诗。他还记得里面有一句是:“谁能指出一个魔盒,装下我这颗漂泊无助的心。”

之后一有闲暇他就写,写了就撕掉,“只是为了发泄,并无他用”。

张少言保留的诗作很少。这些作品包裹在一个破旧的黑色塑料袋里,字迹潦草。

后来,张少言离开了工地,陆续做过泥瓦工和小工。2004年,他开始在看丹桥附近收废品。

“我从来没想过发表或炫耀。”张少言没想到,一次收废品的巧遇改变了他创作的命运。

为人搬家巧遇教授

2004年8月的一天,张少言到丰台区南开西里11号楼附近收购废品。在楼下,一名身材微胖的男子喊住了他和另外两个人,雇他搬家。

走进男子的家,张少言发现,家中柜子里摆满了文学书籍,地面上也堆着书。谈话中,他得知男子叫王珂,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毕业。“当时忍不住就告诉他,我在写诗。”

通过这次交谈,张少言与王珂结识。之后,王珂前往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做教授。临行前,他给张少言留下了电话和邮政地址,希望能在诗歌方面进行交流。

几经踌躇,张少言给身在福建的王珂写了第一封信,并附上了自己的作品,恳请对方指点。

很快,王珂回信了,称赞张少言诗作有生活基础,均为内心感受,符合诗歌初衷。

2004年底,王珂给张少言邮寄了一本他写的《诗歌文体学导论》,鼓励张少言坚持创作。

王珂对记者说,张少言过得很辛苦,“每次给他打电话,我都不敢和他多聊,只是三言两语问候一下。他第一次给我寄诗的时候用挂号信,我让他以后用平信就可以。他挣的每一分钱都不易”。

诗作走进大学校园

张少言说,除了身边亲近朋友,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在写诗。

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连和他同住的丰台南路116号院内居民都不知道。

“他还能写诗?”得知张少言的故事后,小区保安连连摇头,表示惊讶。在他们的印象中,张少言除了爱读报纸,爱下象棋外,并无他好,“和心中诗人形象差太远了”。

其实,当年王珂也很惊讶。王珂说,张少言给他寄了十余篇作品,写的都是底层劳动者的生活,比如捡破烂的感受,错别字很多,也缺乏诗歌写作的技巧,但很真实,“像这种不图发展和名利,只是在辛苦与受委屈时写一点东西的打工仔诗歌是纯粹的自然之作。我希望他能专心写诗,而不是为了成名,为了写诗而写”。

“张少言已达到文学专业大一优秀学生的写诗水平。”王珂说,2004年10月份,他曾把张少言的诗作为研究个案,给他带的研究生做例子。

对张少言来说,目前最大的理想是出一本诗集,虽然这个目标离他太远,但他满怀希望。

“我是一朵待放的花儿,终于聆听到春的音信。”张少言在为记者即兴发挥的诗中写到。 (作者:李琳琳)

来源:京华时报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ies
 
         
 
 
 
 
 
         

 

 

 
 

48小时内最热门

     

本频道最新推荐

     
  The year of pig 金猪年到!
  面值××的手机充值卡
  正月十五闹元宵
  调查:全美无家可归者每晚达75万人
  怎样用英语在麦当劳点餐

论坛热贴

     
  纠错语料库:品牌意识
  请大家帮助找错 - 帮专家纠错
  What does 'the French Connection' mean?
  don’t hesitate to be a stranger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每日一句
  HIP-HOP AND SPOKEN WORD POE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