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师生对食堂伙食表示满意
在河南大学新校区北餐厅就餐的该校化工学院04级学生陈方飞花2.5元买了一份套餐,有一荤三素四个菜、一份米饭、一碗汤。“我们女生一天花五六块钱就可以吃得很好了。”她笑着对记者说。与她同桌就餐的几位同学也表示,每月伙食费200元即可。在近日的问卷调查中,河南大学学生对食堂伙食的满意率为87%。
“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曾是高校食堂难以走出的“怪圈”。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河大的学生食堂一度承包给个人经营,学校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结果,一些承包人唯利是图,使饭菜质次价高,引起就餐师生的不满。为改变这种状况,从2002年秋季开始,学校决定对食堂进行统一管理,由后勤服务总公司负责,在学校的支持下,后勤公司下设饮食中心,确立了基本伙“集中管理,分组核算,按分取酬”的运行模式。
采购是食堂经营的重要一环。在集中管理的模式下,食堂变小量分散采购为规模采购,全校食堂的月采购额达150万元左右。采购部采取大宗采购公开招标,到生产基地采购,双人以上采购,购买、验收、付款、分配四分离,食堂主任轮流跟班等一系列措施,大大降低了原材料的价格。此外,他们还充分发挥“蓄水池”效应,在原料市场价格偏低时,将在采购分配中获得的差价放入“蓄水池”中,在原料涨价时,再从“蓄水池”中“放水”,把原来积累的差价及时补贴给食堂。比如,食用油价格从1年前的每桶136元猛增到176元,饮食中心利用“蓄水池”的调节作用,使学生食堂的食用油价格一直稳定在每桶140元左右。
为避免统一管理中“吃大锅饭”的弊端,饮食中心在食堂核算时实行小核算单位,按作业组核算,使食堂之间、食堂内部的作业组之间展开竞争。在分配时,按照岗位要求和个人技术水平核定个人分值,依各组业绩定值效,每月按个人分值和所属作业组值效拿取酬金。在具体操作时,通过“前后控死,中间放活”的手段,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前控”,即原材料不准私自采购,售饭时不准收取现金;“后控”,即销售价格相对控死,饮食中心按营业额提成的比例控死。“放活”是对食堂、班组的内部管理与经营放活,原料报购、花色种类、品牌菜系等等,放开搞活,各显其能。上述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期,虽物价上涨较快,但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为改善就餐环境,学校还投入数百万元为所有食堂安装了大型空调机、大型消毒柜、自动洗碗机、大型冷库等设备,彻底改变了旧体制下只顾营利、不愿投入而形成的不良状况。
价廉还需物美。河南大学所在地开封是远近闻名的“小吃城”,有人说,在开封高校办食堂,压力还来自院墙外。而实际情况是,河大的食堂不但“稳住”了校内的师生,还吸引了邻近高校的学生甚至部分农民工前来就餐。
各食堂从提高炊管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入手,大练内功,千方百计提高饭菜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努力做到“饭香客自来”。2006年,在中国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届烹饪技术大赛中,该校饮食服务中心获得大锅菜团体二等奖、大众面点比赛团体二等奖。在河大学生食堂,南北口味的饭菜你都能找到。卤面、烩面,手擀面……光面条类的主食就有十多种。“不管你是哪儿来的,在学校食堂都能找到你爱吃的东西”,家住成都的06级学生小钱说,“报到前我妈怕我到河南吃不好,结果春节回去一称,胖了7斤。”
河南大学对高校后勤管理坚持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性管理,变堵为疏,通过供需双方参与,民主管理,彰显了人文关怀。学校每个食堂都设有意见箱、意见簿,在校园网站上开设了评论食堂的留言板,公布了投诉电话,并经常召开由食堂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就餐师生的意见,接受批评。学校还建立了首问负责制,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部门负责人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确保师生投诉处理率为100%,有效处理率为95%。
为增加供需双方的相互理解,校饮食中心与学生伙委会一起组织了“一日帮厨活动”,邀请学生到食堂帮厨一天,一日三餐与炊事员一起做饭、售饭、洗碗、打扫卫生,体会食堂员工工作的辛苦;食堂员工也零距离地听取学生对食堂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建议。根据同学们“期终考试应增加营养”的建议,校食堂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不仅加大了肉蛋量,把荤素配比由原来的1∶4提高到了1∶3,还提供了免费的绿豆汤。
在前不久该校对6000名师生的问卷调查中,师生对学校餐厅饭菜质量和价格、花样品种、服务态度、饮食环境卫生的满意率为87%。河南大学北苑餐厅被全国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百佳食堂”,8所学生食堂被评A级食堂和河南省高校示范性学生食堂。
短评:学生食堂无小事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对高等学校来说,“学生食堂无小事”。高校伙食质量和饭菜价格,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关系到他们能否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是关系到维护学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大事情。各高校要始终把办好高校食堂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河南大学的做法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发:一是只要高度重视,勇于改革和实践,创新机制,就能走出高校食堂的“怪圈”;二是“统而不死,活而不乱”是学生食堂可行的经营之道,宏观调控,微观搞活,才能既把握好方向,又调动起员工积极性。三是对学生食堂这个敏感区,疏比堵好,开放管理、学生参与、民主经营,可以兼听则明,吸收集体的智慧,把食堂搞得更好。
吃好才能身体好、学习好,价格合适才能不加重大学生特别是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愿“高校食堂无小事”成为高校领导的共识,愿更多物美价廉的食堂在校园里出现。(记者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