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日,杭州在国内城市中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解决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今,在杭城的街头巷尾,公共自行车不仅深受市民和游客青睐,更成了一道流动的红色风景线。
日前,由浙江理工大学课题组承担的杭州科技调研项目——《杭州市自助式公共自行车运行状况及实施效果调查研究》正式完成。该项目汇集了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三所院校力量,从杭州市自助式公共自行车的使用人群、使用过程满意度水平、公共自行车对市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为了解和评价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实施效果,课题组于2009年10月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问卷调查。调查在西湖、拱墅、江干、下城、上城五个区展开,涉及商业中心、居民区、大型市场、医院、学校及景区等地。调查对象包括杭州市居民、杭州市外来人员和来杭游客,共获取调查问卷680份,其中有效问卷648份。
问卷分析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中,出生于上世纪70和80年代的人群比例相对较高,常住人口比暂住人口多出40多个百分点。调查样本中,“上班族”人数最多,其次是学生。“这说明,公共自行车已被广大‘上班族’所认可和接受。”课题组表示。
许多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就是冲着1个小时内免费使用而来的。调查显示,累计有90%以上的使用者,用车时间不到1个小时。这表明,这些市民很好地享受到了免费单车带来的“城市福利”。
有意思的是,自助式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中,家庭以汽车为交通工具的比例占26.6%。这表明,不少自驾车家庭成员已经开始把公共自行车作为日常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不再是时时、处处依赖家庭轿车。
课题组表示,从整体来看,在公共自行车的使用过程中,市民租车较为容易,费用不高,这些优势都让公共自行车成为杭州市民出行的一个重要选择。
在被问及公共自行车使用过程中遭遇的问题时,被调查者表示,经常出现的问题有“没有空车位”、“没有空车”、“没有网点”、“不知道周边公共自行车站点数目和位置”等。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自行车每日还车时间”一项得分较低。课题组表示,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在每天规定的还车时间之后,仍有相当规模的人群存在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需求,值得引起重视。
在被问及公共自行车的用途时,近半数的使用者选择了“上下班代步”。在172名家中拥有汽车的被调查者中,使用公共自行车上下班的也超过了4成。由此可见,杭州公共自行车很好地扮演了解决“上班族”上下班“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的重要角色。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使用者普遍认同公共自行车的作用非常大,在“缓解交通拥堵压力”、“降低城市空气、噪音污染”、“节约能源”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在公共自行车对城市旅游业起到的作用中,“提高游客游览便捷性”、“缓解景区交通压力”、“增加游客来杭旅游景点数目”评价分值最高。调查发现,不少游客因为使用公共自行车,而增加了在杭期间游玩景点的数量。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杭州旅游业的发展。”课题组表示。
经过调查和数据分析,课题组最终得出了四点结论:一是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市民重要出行工具,是其他交通方式的有益补充;二是使用者对公共自行车使用过程中的整体满意度高;三是公共自行车系统对城市发展作用重大,是杭州建设低碳、环保、绿色城市的一个重要载体;四是公共自行车的休闲、健身功能亟待挖掘。
在杭州,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一张新的城市金名片。在这座城市里,每天有近25万人次在使用公共自行车。西湖景区、钱江新城、黄龙体育中心……在杭城的许多地方,人们都能看到公共自行车的影子。
杭州市民没有吝啬表达对公共自行车的喜爱之情。课题组调查发现,84.7%的被调查者,其家人或朋友在使用公共自行车,而且98%的使用者会向自己的家人及朋友推荐使用。
“国外经验表明,自行车运动已经成为一种绿色的健身运动。经过政府的大力宣传和组织,可以成为市民休闲运动的重要形式。”课题组负责人、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张蕾老师说。
为此,课题组建议,城市管理部门加大公共自行车健身、休闲功能的宣传力度,除解决上下班“最后一公里”问题之外,更应该发挥公共自行车的健身、休闲功能,倡导市民利用公共自行车开展有益健康的“自行车运动”。
“城市复兴自行车,除了能解决短距离交通接驳问题之外,更是生活品质的一次回归,是城市文明的一种进步。”不少市民这样表示。
(来源:杭州日报 编辑:蔡姗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