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波裸体雕塑作者——广州美术学院学生郑敏工作时的留影。 |
王小波裸体雕塑的图片在网上流传开来后,网友们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更有人质疑作者是在炒作。而这尊雕塑最终也因为王小波家人的强烈反对而无法公开展出。
综合消息日前,为纪念王小波逝世10周年,广州美术学院学生郑敏创作了一组王小波裸体雕塑,欲公开展出。而王小波家人强烈反对,其妻性学专家李银河虽然觉得雕塑“很像”,但还是写信给主办方,要求不公开展出。
有网友认为作者炒作
近日,一组王小波裸体雕塑的图片在网上流传。是色情还是艺术,是致敬还是侮辱名人,据此网友们展开了激烈争论。前天,创作者广州美术学院学生郑敏告诉记者,该雕塑原定参加3月31日到6月20日“2007迎世博·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但因王小波家人强烈反对,最终将无法公开展出。
郑敏是这组雕塑的创作者,他表示,创作王小波裸体雕塑,源于对王小波的尊重与纪念,也是对即将到来的王小波逝世10周年献礼。他说,自己将这组雕塑图片发给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还得到了她的好评,认为自己雕得很像。郑敏表示,为了这组作品,他花费了半年时间,花费两万元材料费。半年中,他不断将工作照片传到博客上。有网友认为郑敏是在借此炒作。
无法公展但将被收藏
之后,郑敏的作品被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室看中,并邀请他参加3月31日开幕的“上海国际雕塑年展”。同台亮相的,还有国内许多雕塑大师的作品。郑敏说:“如果我雕的不是王小波,肯定不会被邀请。”但是,该作品公开展出的消息却遭到了王小波家属反对。为尊重王小波家属意见,展览方最终决定,不公开展出此组雕塑作品。但展览方魏先生表示,他们会将作品收藏,并付给创作者2万元左右的费用。该作品将于本月20日左右抵达上海。
母亲和姐姐表示反对
随后,记者致电李银河经纪人郑女士。郑女士表示,他们当初确实接到作者寄过来的雕塑照片。“但李银河老师并未看到正面全裸的那组雕塑,所以才推崇这一作品。”不过,李银河对公开展出似乎并不激烈反对,“主要是王小波的母亲和姐姐,特别是他的姐姐,非常反对。”最后,是李银河写信给主办方,要求不公开展出王小波的裸体雕塑。
作者:国人观念落后
作品被拒绝后,郑敏表示非常不解:“100多年前,国外名人裸体雕塑就能公开展出,可是在我们这里不行,可见我们的观念还是比较落后。”此外,他坚持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在表达一种纪念和敬意。
对此,重庆市社科院教授孙元明表示,中国文化传统与行为规范与外国不同,含蓄是中国人的心理特征。而且,自古以来,中国人天生对裸体就保持着距离。公开展出名人裸体,触及了民族文化的心理底线。此外,他认为,不管出于艺术还是其他目的,都需要尊重名人家属的意见。
律师:去世者肖像权属家人
重庆瑞月永华律师事务所周永强律师表示,公开展出名人雕塑,特别是敏感雕塑,需要经过家人同意,不然,就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与肖像权。他还表示,名人去世之后,著作权有时间限制,但其名誉权与肖像权不受时间的限制。这种权利主体资格,由其家人履行。
国内名人裸像从未公展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刘威表示,雕塑名人裸体,在国内雕塑家中很普遍,但公开展出却基本没有。他说,多年前,国外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做了裸体雕塑,但是,最后公开展览时,艺术委员会会员们临时决定为他披上了一件睡衣。据《重庆晚报》
作者郑敏:裸像更能体现王的精神
网上有很多朋友不理解,问是否应该把小波做成裸体的……王小波先生的家人也对雕像参加上海国际雕塑年展表示了异议。一尊裸体的名人雕像,可能并不符合国民的视觉习惯,但并不是作者为了哗众取宠而想出来的新点子……
和大家一样,我喜欢看王小波的书,当然,和大家一样,这种喜欢,并非为他书里的赤裸,而是他骨子里的直、性、倔强的骑士气质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雕像的姿势构思就是从这出发的,就是要做一个坐在地上的骑士,一个自由的人:直、干净!
艺术创作中,裸体十分常见。艺术家在形式考虑上面,并非都是为了惊世骇俗而选择裸体,更何况,王小波是个大家喜欢的作家,是个实实在在的公众人物,既然题目是王小波纪念像,那么,所做的必须是王小波,是大家喜欢认同的王小波,而不是仅仅是一个让人“嗤嗤笑”的裸像。这就像王小波的小说,写得很直,但是看起来不会觉得是黄书,这个雕像和王小波的书中的这种东西是一脉相承的……
……由于王小波家属强烈反对,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已经决定不展出这个雕像。我不得不面对雕塑一面世就又入关的局面,作为一个晚辈,我能理解王小波家人的感情,但一想起整件事情,想起我这半年以来所作的努力,我就感到非常难过。
摘自郑敏的博客
一对特立独行的夫妇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名字“小波”就是这一事件的记录。
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
1968~1970年在云南农场当知青,后来当过民办教师、工人。
1977年他认识了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二人相恋,在1980年1月21日结婚。
其后他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小说。
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和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当讲师。1992~1997年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
主要作品有《唐人秘传故事》、《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三十而立》、《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未来世界》、《沉默的大多数》等,影响深远。
李银河1952年出生于北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主要著作有:《同性恋亚文化》、《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中国女性的性与爱》等。她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并于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去年,她发表了如“换妻应受保护,聚众淫乱罪过时”、“为一夜情正名”等文章,从性学角度对同性恋、虐恋、换偶、一夜情等持宽容态度,结果在网络中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理解、崇拜她的人称之“hero”,而不同意她的观点的人说她无耻、哗众取宠……一时之间,李银河成为舆论的焦点。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