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做不敢当 食堂为何讳言涨价

湖北工业大学大三的学生小华前两天来到学校。2日中午,他到校后第一次在食堂吃饭,点了两份荤菜、一份青菜和米饭,最后刷卡显示“5元钱”,比上学期贵了1.5元。媒体的记者随后向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华中农业大学、武汉音乐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以及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学生了解到,各高校食堂在新学期到来时,饭菜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价,上浮在0.1元—0.5元之间。对此,某高校食堂经理和省教育厅高校后勤服务中心一姜姓负责人均解释说,高校食堂饭菜价格调整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是涨价。(9月3日《长江商报》)

明明是价格的“上调”,却声称不是“涨价”,这样的解释除了让人生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慨外,却也发人深思:既然是为了缓解物价上涨带来的生存压力,那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大胆地涨就是了,为何高校食堂不但不能明说,还要找个蹩脚又荒唐的理由来搪塞呢?

检索本年度新闻,但凡涨价,进行的似乎都不地道。前有方便面行业的遮遮掩掩,后有电力部门的悲情哭诉,这样羞羞答答的涨价无一不是打着物价上涨,行业压力增大的招牌。事后证明,这些都不过是趁火打劫的勾当。正是在这一语境下,“涨价”俨然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个个想骂。高校食堂“迎风而上”,即便明明是涨,却还要自欺欺人地否认,个中心情当然也可理解。

但是,经济规律却不会因为舆论压力而改变。据国家统计局信息,1-7月份累计,CPI同比上涨3.5%;7月份,食品类价格就同比上涨了15.4%。实实在在的成本压力当然也会传导到高校食堂中去,在这一背景下,高校食堂声称调整价格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当然也是合情合理的,但为何名“正”却言又不“顺”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附着于高校的高校食堂当然也和高校一样,应该是承担着纳税人期待的准公共品。它不但是高等院校的后勤保障部门,更是无独立经济能力的“穷学生”们的“生命线”——让他们吃饱饭也能吃好饭应该是其最本质的功能。

但是,随着教育的产业化,我国的高校食堂也多进行了市场化改革,部分高校高价对外承包,而承包经营者则利用高校内没竞争或少竞争的垄断优势赚取学生的钱财。在这一背景下,高校食堂即便有市场化之实,却因为要承担着公益性的“义务”,想涨也不能甚或是不敢明目张胆地涨了……

然而,涨价就是涨价,当价格上涨的成本转嫁到学生头上时,掩耳盗铃也无法掩盖其涨价的事实。教育部的三令五申已经证明,强行“压价”显然于事无补。既然如此,何不正视市场的涨跌规律,就如同为困难人群设立肉价补贴一样,将转嫁到学生身上的成本以补贴形式消化下来呢?——要知道,让市场的归市场,让公益的归公益,这不过是一个常识而已。

来源:红网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y
 
 
 
 
 
 
 
 
 
     
 
 

 
 
叔叔,我“投降”!  
“在职培训”怎么说  
伊朗总统内贾德:上得厅堂 下得厨房  
你会用英语点餐吗  
Click《人生遥控器》(精讲之四)  
英语点津最新推荐
Panel set to target human trafficking  
职场处事必备之原则  
至关重要的foot  
“退役军人”怎么说  
中国企业500强出炉 中石化居榜首  
 
 
 
 
how to say “举手之劳”  
参加BBC在线竞赛 获免费伦敦游机会!  
Penny for your thoughts?  
怎么翻译‘公益广告'  
act your age?  
zero tolerance 怎么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