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Language Tips > BBC > Study In UK > 留学经验谈

留英访谈:香港华人新形体剧探讨战争与牺牲

留英访谈:香港华人新形体剧探讨战争与牺牲

萧素雯:《飞天烧鹅》虽然说的是香港的事情,但故事具有普世性。(摄影:Richard Davenport)

伦敦蓝象剧场(Blue Elephant Theatre)正在上演英国黄土地剧团(Yellow Earth Theatre)与混沌空间戏剧公司(Out of Chaos)的形体木偶剧《飞天烧鹅》。

该剧讲述1940年代日军占领期间的香港,女厨师金怡和宠物鹅蓉蓉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求生存的故事。

《飞天烧鹅》的主创兼主演萧素雯(Paula Siu)来自香港,在志奋领奖学金的支持下获得伦敦密德萨斯大学(Middlesex University London)表演艺术硕士(MA Performing Arts),又在伦敦国际表演艺术学校(LISPA,Londo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Performing Arts)受训。

萧素雯在接受子川专访时谈到自己在英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并介绍《飞天烧鹅》的创作理念。

子川:你之前在香港本科毕业,又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为什么选择来英国深造?

Paula:我一直对表演非常有兴趣,但是在香港的时候没有机会参与其中。工作5年之后就想给自己一个机会试试,就申请了英国志奋领奖学金(Chevening Scholarship),到伦敦学习表演艺术。

子川:你之前不是学表演的,过来学表演艺术觉得难不难?

Paula:我选择了伦敦密德萨斯大学表演艺术硕士,学习内容有理论的部分,占60%,有实践性的内容占40%。

我刚来英国的时候遇到文化冲击,但学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很难,因为我在香港学的也是文化研究,跟这边的课程有共通的地方。

子川:你硕士毕业之后又申请了另一个课程,这是为什么?

Paula:我在密德萨斯大学读书的时候发现自己对形体戏剧非常感兴趣。其实我之前对自己的身体不是很有信心,但我很想探索形体。

于是,我选择到伦敦国际表演艺术学校(LISPA)继续学习。第一年的时候是自费,就当作是给自己的一个礼物。第二年申请到了学校的奖学金。

留英访谈:香港华人新形体剧探讨战争与牺牲

《飞天烧鹅》采用木偶、皮影等方式表现二战期间的香港(摄影:Richard Davenport)

子川:在这所学校学习收获大吗?

Paula:那两年的学习收获很大,我有机会探索更多。我发现,可以不用语言,而是用形体来表达自己的原创故事,这非常有意思。

子川:你毕业之后就开始发展自己的剧团了?

Paula:对。我先是从2008年开始做了两年的自由职业者,演过电影。后来由于有兴趣与其他艺术家合作制作原创戏剧,就在2012年组建了混沌空间剧团。

子川:《飞天烧鹅》是混沌空间剧团做的第一部戏?它的灵感是什么?

Paula:《飞天烧鹅》是混沌空间做的第一部完整长度的形体剧。2012年,黄土地剧场推出“点心之夜”戏剧节,给英国东亚裔艺术家表演的机会。

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一个与香港有关的故事,就想到了食物这个主题—华人很爱食物,中国各个地区的食物也都各有特色。

所以,我想到从食物的角度出发。在做研究的时候发现香港有一家历史悠久的荣记餐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日军轰炸被破坏,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这家餐馆后来得到重建。我想在《飞天烧鹅》中表达这种精神。

我担任这个戏的主演,还有两位外国演员主要负责木偶的部分。我还找来戏的制作人、导演等等。

子川:在英国演这个题材的戏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Paula: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香港,但是却有普世性,因为它讲的是战争和牺牲。我相信,这个题材放在其它国家也会令观众感同身受。

当然,这个戏也面向在英国生活的华人社群。香港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跟英国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二战期间香港那段历史感兴趣的英国本地观众也会有兴趣。

子川:《飞天烧鹅》之后你想做哪类戏?

Paula:我前几年看过手语,比较有兴趣,觉得与汉字有相似的地方。我之后会考虑这个形式的戏,从形体上探索这种关系,可能与聋哑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