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Language Tips > BBC > Study In UK > 英国教育

专访中国导演张一白:中国电影很好很健康

专访中国导演张一白:中国电影很好很健康

张一白(右):青春题材电影蓬勃发展是好事(摄影:肖媛)

中国导演张一白接受BBC英伦网专访,就中国电影市场、华语片在海外的推广等话题发表看法。

第三届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于5月13-18日举行。中国导演张一白携《匆匆那年》来到伦敦,与当地观众见面并出席闭幕式暨颁奖典礼。

第一次赶赴英伦的张一白在接受BBC英伦网专访时表示,伦敦是世界之都,很国际化的城市,很有历史,在他心目中早就有各种印象。

“通过文学、电影、音乐,虽然是第一次来,还是觉得蛮熟悉的;那些地名,每一个名称下面曾经发生的故事似乎都曾经经历过,没那么陌生,挺喜欢这个城市。”

张一白告诉记者,这次走出国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匆匆那年》,看看除了国内观众之外,在海外有没有更多人会喜,这里的观众会不会接受这个故事。“我觉得青春都一样,哪怕生活在英国,其实爱和被爱、第一次爱上一个人和第一次被人爱上,大家应该都共鸣”,他说。

青春题材

最近几年,青春题材的电影在中国异军突起,出现一批引发观众共鸣的片子,也引来一些同类题材影片过多的批评。张一白本人就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青春片类型并没有泛滥。

张一白对BBC表示:“去年大家问我这个问题,今年还是在问—五一前后就有两、三部青春题材的电影上映,成绩不错,接着暑期档又有一批青春片出来”。

“我觉得这种现象还是说明我国家还是很年轻,有那么多年轻观众;对青春已逝的70后、80后来说,他们的青春需要表达、需要重现,对青春正在展开的85后、90后、甚至95后,他们的青春也需要表达。”

他认为,这与市场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不能站在一个市场的角度来想这件事情,而且我们应该感觉到,至少在我们一直以为的一个古老文化的国家,年轻人的题材、青春的题材这么发达、蓬勃,是一件好事情”。

张一白相信,在众多的争议中,大家都忽视了一点,青春题材影片“必然给我们曾经那么深刻、那么严肃、那么装逼的文化和电影意识,带来了一种新鲜的故事和力量,这是不可或缺的”。

产品经理?

由于营销得当,去年年底上映的《匆匆那年》票房高达5亿多人民币,成为贺岁档票房冠军。这也使得导演张一白获得了“产品经理”的美称。

就此,张一白表示,“产品经理”就是一个概念。互联网时代每天都诞生很多概念,一个概念泛滥的时代。“当我们的工作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某个概念正好出现了,我们就拿来用。”

“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产品经理”是干什么的。无论说我是产品经理也好、监制也好、导演也好、制片人也好,其实都不重要,这只是个概念而已;我做的所有这一切,不会因为有产品经理这个词,我就干这个、不干那个,或者仅仅因为有导演这个概念,我就干这个、不干那个。”

张一白说:“对一部电影来说,我的性格和地位需要我驾驭和掌控它,让它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前进,达到目的—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商业上;在我们刚刚拍电影的时候有很多失败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只管创作,你的命运是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上,而这部分人未必专业、未必有责任心”。

“我做这一切的基本点是,与其如此,不如把自己电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所以概念并不重要,哪个名字时髦,可能下一部电影会有另一个概念被用在我头上,但干的活儿都一样,哗众取宠而已”,他解释。

健康市场

票房飙升的同时,中国电影也时时受到争议的困扰。那么,张一白如何看中国电影的现状?

张一白觉得,中国电影已经很好、很健康,有些小小的争议而已。“中国电影在这几年票房突飞猛进地增长,而且在好莱坞大片云集的情况下,国产电影票房能够与大片票房几乎持平,这就是中国电影很进步的力量,至少我们电影终于有产业了,而且中国观众终于喜欢看中国电影了。”

他认为:“至于有些争论,比如艺术片、商业片的争论,烂片好片的争论,我觉得它只是个争论而已,凡事都是争论,它并没有影响到整个电影市场,还是一小群人中间的争论,因为更多观众是用买票看电影的方式来投票的,他们选择了看国产片”。

张一白强调,这些争论没有影响到观众看国产片的热情,这是最重要的。“争论是必要的,没有争论是奇怪的,所有的电影都有争论;这就是一个健康的市场、一个好的市场。”

经常拍摄都市爱情片的张一白表示,虽然他的电影也被要求做过一些调整,但没有因电影审查制度遭严重问题。“这个制度可能还在改进,也会再改进。”

院线放映?

张一白比较喜欢《四个婚礼一个葬礼》等英国电影,喜欢这些片子的小巧、温和。但与此同时,他认为中英之间在电影方面的交流不够,没有多少人做这件事。“华语电影在英国尚未形成市场,不像在北美,由于华狮电影的发行,在慢慢扩大影响力。

“我觉得做文化交流的英国华人不妨从规模性的院线放映的角度把中国电影引进过来,做一些以华人观众为基础的电影放映,这样才能让更多的留学生、华人华侨看到想看的中国电影。”

“有些中国电影还是很火,大家想看但是看不到,而这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也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这次来英国,张一白希望能够借机与当地电影届人士交流,包括英国电影协会(BFI)。如果有机会,也愿意去英国电影协会(BFI)、松林制片厂(Pinewood Studios)等著名电影机构看看。

尽管如此,他还说:“我来伦敦更有意思的是来了解这个城市,我觉得未来肯定有很多电影跟英国发生关联,尤其中国电影现在滥砍滥伐似的在世界各地拍的话,早晚‘魔爪’会伸到英国来”。

“那个时候再去找英国电影人一起合作吧,现在都只是泛泛之谈;大家如果对英国了解了,下一步如果需要在国外取景的话,写剧本的时候就会以伦敦为背景构思;所以对我来说,第一次来这里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国家、这个城市。”

(责编:郱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