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导师带博先交钱 师生情谊变雇佣?

丁华勇 绘

南京大学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引来争议——

张学锋最近有些不安。

今年45岁的他是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六朝历史文化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今年,报考他博士的学生比较多,目前考试成绩已经出来,过分数线的考生有3名,研究生院也已经表示这3人可以招。但是,招还是不招,张学锋很犹豫,也很着急,他用“骑虎难下”形容自己的心情。

每月津贴100元:有导师难以承受,有导师觉得“不是问题”

张学锋的不安来自学校正在酝酿的一项规定。从2007级博士生招生开始,南京大学将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今后导师每招一名博士生,不分文理科,每月均要向学校上交100元,学校再以津贴形式发给博士。据悉,此项改革的一项重要目的是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责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这项正酝酿出台的改革措施,在学校教师中引起不同反响。

一些教师觉得难以承受,比如张学锋。“如果每月要让我交给学校300元钱,这对我来说不大现实。”他说,导师带一名博士生,学校和院系给导师每月的津贴也就30元。现在,如果他招3名博士生,每月却要掏出300元,这对他来说太多了。

张学锋说,博导要有钱,无非是多申请一些课题。但是,对于人文学科而言,尤其像他所在的考古领域,课题本来就不多,即便能申请到课题,钱也有限,也就两三万元。

在张学锋所在的历史系,不少教授的态度似乎有些消极:“如果真的这样,那就不招呗!”

不过,也有很多教授觉得“没问题”,比如该校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张二震教授。

张二震目前带了10多个博士生和10多个硕士生,其中有一些博士生是在职的,无需付钱给他们。“其实,帮助导师做课题的研究生,每个月给他们的津贴何止100元,多的好几百元呢!”

据了解,南京大学现有600多名博士生导师,各类在校博士生3400多人,今年计划招收900余名博士生。南京大学的这项改革,计划先在博士研究生中试行,再逐步推广到硕士研究生。为了提高研究生津贴,酝酿中的改革草案提出,由各院系提供相应的“助研、助教、助管”岗位。

反应不一:有人表示拒招,有人认为是改革方向

导师要带研究生,就要给学校交钱,这其实已经不是新闻了,在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早已经开始实行。

比如,此前公布的《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就规定,研究生导师招生需向校方交“助研费”。这一改革方案出台之后,也掀起不小波澜。同样是历史系教授的包伟民,公开声明拒招研究生,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包伟民教授的“拒招声明”发布后,有关导师要不要交“助研费”的争议声四起,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似乎也不少。

“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熊庆年说,一些高校进行的这一改革,有利于打破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国外的很多高校,也普遍采用这一模式。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唐安国认为,此举的意义不在津贴本身,而在于建立了一种机制,对原先存在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个人行为予以规范,同时就避免了研究生之间在获得津贴方面的差异。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左玉辉说,导师需要学生,做课题,没有一个团队,是做不出来的;学生也需要导师,一方面是学术上的指导,另一方面是经济上的支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当然是需要一定成本的。一名导师,他有多大能力,就带多少学生。招多了,不但不能帮助分担学生的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培养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他说,现在导师有压力了,这是好事。

众说纷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还是会导致“钱学交易”?

此项改革措施将会增加导师寻找课题的动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还是将研究生培养成本部分转嫁给教师,从而带来“钱学交易”,影响师生关系和谐?众说纷纭。

一些专家认为,研究生的培养经费应该由研究生管理部门支付,而不该由导师出钱。“按这种方式进行下去,师生关系如何处理?会不会导致雇佣关系固定化?因为我招你进来是花了钱的,你就得替我老老实实干活儿!”也有人表示忧虑,靠这样的方式限制导师滥招学生,恐怕难以奏效。因为这种做法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导师为了交这笔钱,更多地招收“有钱有权但是未必有才”的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教授担心,此举可能会造成“钱学交易”。他认为,研究生管理部门和导师选拔研究生,要以研究生的质量和社会需求为依据,而不能根据研究生或导师是否提供了钱及钱的数量来决定取舍。正因为这样,如果规定培养研究生导师必须向学校缴纳“助研费”,否则不予考虑,那就有“钱学交易”之嫌了。 

有的专家也持相反意见。唐安国说,一般而言,一名导师课题越多、科研经费越充足,说明他的科研能力也越强,这二者是“正相关”的。同时,导师课题越多,研究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也越多,这对于研究生培养无疑是有利的。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把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视为雇佣关系?为什么会认为缴纳助研费就是强化这种关系?”张二震说,“应该相信导师,他们不会把研究生当成‘劳动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

不过支持这一方案的学者同时也指出,不同性质的学科,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毕竟存在很大不同。在实行改革过程中,应当兼顾学科之间的差异,不宜“一刀切”。

唐安国介绍了一些大学的做法:专门设立一个基金,学校出一部分,各学科交一部分,这笔钱由学校统筹,大部分作为津贴发给研究生,还有一部分支持一些课题和经费相对较少的基础学科。(记者 汪晓东)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y
 
 
 
 
 
 
 
 
 
     
 
 

 
 
“出入境手续”怎么说?  
炒股应该跟着感觉走吗?  
学会说“不”  
The Da Vinci Code《达•芬奇密码》(精讲之三)  
“帅呆了”怎么说  
英语点津最新推荐
12步打造完美简历(3)  
我对你有“信心”  
“个体户”怎么说?  
Job hunters flock to cities to try their luck  
上班族们,别太劳累了  
 
 
 
 
CDCLUB(BJ)+非凡英语沙龙(e-Salon)秋日朝阳公园英语交游盛会  
“黄土高坡”怎么说  
“穿帮”怎么说  
“托养协议”,指老人托养  
As If!(e-c)practice  
“试婚”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