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9时,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孔子像前的景象朴素而庄重,国学院2004级国学班游学出征仪式在此举行。当天下午,2004级国学班本科生将开始他们为期16天的游学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副校长冯俊,哲学院教授刘大椿,出席仪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出席仪式的还有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刘向兵,校长事务助理王宏伟,教务处副处长张晓京,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以及国学院部分教师、学生代表。出征仪式由国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徐飞主持。
游学活动是国学院为造就在各方面综合发展的新一代国学研究与实践人才而安排的教学实践活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学活动内容包括游历文化古迹、参观古代著名思想家纪念地、感受改革开放前沿实况、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多方面,旨在使同学们秉承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感受各地历史文化,开拓学术视野,树立人文关怀精神,并拥有鲜明的时代性,从而使国学教育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紧紧相联,开创国学教育与研究的新局面。
国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徐飞介绍了此次国学班29位同学的游学路线:山东曲阜孔子、孟子故里,泰山;浙江杭州、绍兴兰亭书院;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庐山;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长沙岳麓书院、韶山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等。
冯俊副校长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国人民大学从树立孔子像到创办国学院等弘扬传统文化的系列举措,表示游学活动是人大教学改革中的有益探索。他强调游学活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国学学科的本质要求,是国学立体化的表现,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方式。冯俊副校长结合曲阜、兰亭等实例说明游学是全面了解和提炼国学意蕴必不可少的形式。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此次机会,做好记录、整理工作,发掘出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
刘大椿教授肯定了游学活动是人大人文学科活动的创举,肯定了国学班的成长和国学院学术建树的成效。他在讲话中强调了国学的意蕴和游学的意义,认为了解祖国文化的传统和现状是对经典的全新解读之基,鲜活的知识将提供产生国学大师的土壤,并给予同学们极大的鼓励。
国学院袁济喜副院长代表国学院发言,对同学们寄予了重寻国学之根、联系人生与学术的希望。
学生代表徐畅同学的发言以优美的文辞,结合游学具体行程,表达出同学们开拓学术视野、展示国学风采的愿望和决心。
最后,纪宝成校长发表讲话并提出三点意见。他指出国学院师生是新中国、新世纪国学教育的探索者、创造者和展示者,肩负着脊续文脉、弘扬文化的使命和责任,同学们此行要切身体会新世纪国学教育的培养模式,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首先,要体会文明的源头,他强调同学们将去的孔孟之乡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希望同学们要以更广博的视角和胸怀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其次,要把握时代的脉络,在传习中国经典、加深国学修养的同时,更要深入了解近现代的革命斗争历史,了解中国人民所走过的道路及奋斗的成就,从而全面体会国家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历程。纪校长强调,在实践中树立爱国主义情怀,把传统文化和时代脉络相融合,是新一代国学人才应具的素养。此外,国学班的同学是新中国国学教育的形象代言人,不仅代表着人大国学院的形象,还将展示中国国学教育振兴发展的生动形象,希望同学们此行表现出应有的风采和精神面貌。也希望在游学过程中师生们能够教学相长、增进情谊。
最后,纪校长向国学院2004级同学授院旗,校领导和2004级同学们在孔子像下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