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导师招博士生要自己掏钱
晨报讯(记者 刘莉 通讯员 蒋明 王怀民)导师带研究生,将按人头拿出部分经费,上交学校,汇入研究生资助基金。武大昨介绍,研究生培养新机制让师生关系发生变革。
根据《武汉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博士生导师招收博士生将拿出科研津贴,以人文学科(哲学、文学、历史学)为例,招收第一个博士时,导师出1000元;招收第二个博士时,导师出2000元;招收第三个博士时,导师出3000元。也就是说,如果一名武大文学院博导一年招收三个博士生的话,将向学院上交6000元科研津贴。
人文学科的科研津贴标准是最低的,社科、医学、理学、工学学科依次升高,最高的是工学学科,招收第三个博士生时,要拿出7000元科研津贴。
据了解,不少导师对新办法不理解,“我为国家培养博士生,我自己还要倒贴钱”,有的导师因此而减少招生名额,甚至不愿再招生。
武大研工部部长吴爱军解释,以前研究生培养是以学校、学院为主,以课堂讲课为主,现在提倡在科研项目中带研究生。新机制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实行“导师负责制”,把导师的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过程结合起来,导师要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负责,包括资助责任。“通俗地说,研究生是科研的生力军,研究生帮导师干了活,导师应该给予补助”。
据了解,在部分试点高校,将这一费用称为“指标费”,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均收取,武大称为“科研津贴”,目前只对招收博士生收取。
吴爱军说,实行导师负责制后,那些科研项目多、经费充裕的老师将多招研究生,考虑到武大以文科为主的特点,武大会对部分重点学科、基础学科、前沿学科和青年教师给予资助,既无经费又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导师,逐渐退出研究生招生是很正常的。
来源:武汉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