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ay in the life [ 2006-03-18 14:13 ]
在歌曲《生命中的一天》中,歌词“I'd love to turn you
on”(我很想把你的兴趣转移到……)所体现的鼓励人们尝试毒品的倾向,曾让英国BBC电台一度把这首歌作为禁曲。而《佩伯中士》所表现出来的对毒品的敬意,其意义绝不在于它是一张歌曲合集,而是反映了用毒品来浓缩一代人对整个世界的不满。
本网小评
1967年1月17日,列侬在《每日邮报》上看到他的朋友Tara
Browne(塔拉·布朗尼)——爱尔兰著名酿酒商Guinness的后代——的死讯后,创作了这首歌曲,但整首歌并没有寄托哀思,这或许就是理解此支曲子的突破口。
在歌中,列侬罗列了一天中的四个事件。首先,他告诉大家,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死讯,且强调死者生前是个成功的政治家,但这个颇受上帝青睐的幸运儿似乎并不开心,他是由于开车时“神情恍惚”才惨遭车祸的。得知死讯,列侬并没有过多得挥洒自己的悲痛,而是冷冷得形容整个事件过程——“这个人在车里精神恍惚,他没有注意到红绿灯转换的信号”;面对死亡,众人也仅是一副淡然的态度——“一大群人围过来眼睁睁地看着”不明身份的死者(虽然死者生前是众议院议员,但死后大家并不知他的身份)。
接下来,列侬又说他看了部关于英国打胜仗的电影,电影结束人群散去,但只有他还在品味和思索,因为“我读过关于这场战争的书”,知道整个事件内幕(暗含意:这场战争未必崇高,甚至让人反胃)。突然,他话锋一转,不想再谈宏大的政治事件,而是希望把听众把注意力转到……(属于毒品的迷幻世界)。
再接下来一小节,列侬勾画了一副毫无生机的现实图景——睡醒、起床、洗漱、迟到、赶公交……在现实世界里,他昏昏欲睡。
最后一小节,列侬又把视角拉回到报纸上,但看看报道的内容你就知道:狂轰乱炸的媒体提供给公众的——“兰开郡布莱克本镇上有4000个坑”——仅是哗众取宠、毫无新闻价值的信息。所以,“我很想把你的兴趣转移到……”
由此可见,在歌者所描述的一天中,个体除了吃饭、睡觉、赶公交之外,就是被毫无价值的新闻媒体和影像世界所包围,没有自由的思想和交流的空间,所以,整首歌弥漫的不是因为死讯而带来的哀思,而是由于与现实格格不入而品味出的孤独和忧郁。
值得一提的是,整首歌在音乐上,以演奏会的方式把观众的吵杂声以及舞台上的戏谑声都录了进去,其模糊的背景音乐可以衬托出那种浮华的音响效果,堪称迷幻摇滚中的典范。另外,在歌曲开始时,舞台效果冲淡了有关死亡的哀思,达到一种冷调的反讽效果。而在歌曲末尾,大型管弦乐则把听众带离到一个幻觉的世界,凸显出现实的灰暗主题。
( 英语点津陈蓓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