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考研成为第二座独木桥

“来这里三个月了,我还没吃过大米饭呢”

今年毕业之际,黑龙江某大学的王梅(化名)做了一个让家长和老师瞠目结舌的决定,在拿到了本校的保研资格后,她断然回绝,到北京考研。

“你在一个没有名气的大学就算读到博士后能怎样啊?出来找工作人家连看都不看,要念就得念名校。”王梅相信,如果在北大念完了研究生,她的人生会完全不一样。就这样,学校还没有发毕业证,王梅5月便来到了北京,准备报考北京大学的英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对于一些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北漂考研族来说,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

在笔者的调查中,八成以上的考研学生完全是凭借家里“支援”,只有少数的人会通过周末做家教等兼职养活自己,而多数人认为这样会影响复习。赵帅3年的考研花销,头两年都是家里负担的,每年基本都在1万元以上,直到第三年实在不好意思了,才抽时间带家教,勉强自立。刚来北京的王梅也是靠家里的帮助。

来到北京已3个月的王梅对北京生活之艰难深有体会,“我在黑龙江时就听说北京这边房子不好找,所以没等毕业我就跑来了,以为能得个先机。”王梅来到北京以后,先是在同学的安排下住进北大旁边一个每天30元的招待所,以此为“据点”,开始在北大周围找自己考研的“根据地”。她想找一个能和同道者合住的地方,但现实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连找了3天王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要么是房租太贵承受不了,要么是室友都是上班族,环境不好。第四天她沮丧之际,一个房东打电话对她说,自己有间房子,里面都是考研生,还有一张床位。像捡到宝贝一样的王梅兴冲冲从北大西门跑到了五道口附近,可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放了三个上下铺,住了5个人,除了两个是武汉过来参加培训的之外,都是在附近上班的。

王梅差点跟房东动起手来,但考虑到自己每天30元的住宿开销和兜里有限的“资金”,她最后还是在这里住了下来,一个床位,一个月300元。“这在我们老家能租个一室一厅!”王梅说。

“吃”同样是一个让北漂考研族难以绕开的难题。从5月到现在,在东北吃惯米饭的王梅一直在靠馒头填肚子,“北大的食堂办临时饭卡要工本费,而且每存一次钱都要收10%的手续费,我觉得不划算,而在外面吃便宜的太脏,干净的又太贵,我干脆就自己做饭!”王梅每天早上5时起床,熬上粥,然后开始练习英语听力,粥好后便就着昨晚买的馒头和咸菜完成进早餐的程序,中午、晚上学习回来后炒个西红柿鸡蛋之类的简单小菜,依然吃路上买的馒头。

“馒头还算便宜,做大米饭太费事,做这几个小菜还是来到这强逼出来的,以前从来没做过。”在家做惯了“公主”的王梅告诉笔者,为了能让家里支持自己考研的举动,她精打细算,而且所有的困难都不和家里说。

在“北漂”考研大军中,多数同学在“吃饭”的问题上会选择不计较那“10%”的手续费,就在就近的大学食堂里吃,他们每个月的伙食费在200元~400元不等。

洗澡也是麻烦事,李小梅在中国农业大学附近租房考研时,学校的澡堂对外是不开放的,冬天要想去洗个澡,借学生证不说,还必须练就一身“心虚不脸红”的本领,她就曾有一次因为畏畏缩缩而被逮个正着,“从小没受过批评的我,被管理员拉到一边训话,那种羞耻感太难受了”。

一位叫尹彤(化名)的考研姑娘给笔者念了她的账本:“房租:250元,伙食费236元,书籍资料103.6元,日用品12元。”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从准备考研到现在的一年半时间里没有买过化妆品,没有添过新衣服,每个月的花销基本上就是这四样,“都这么大了,能跟家里少要就少要一点,等考上研就好了。”

“考上研就好了。”这不仅仅是尹彤自己的想法,也是这些北漂考研族群体共同的心声,这个高消费的城市里,他们尽自己所能维持着自己的最低消费,住楼房小隔间,住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的木板平房,尽可能地在自己的伙食上精打细算来压缩自己的开支,减轻父母的负担,维持自己的尊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y
 
 
 
 
 
 
 
 
 
     
 
 

 
 
Click《人生遥控器》(精讲之二)  
Over the rainbow/What a wonderful world  
“廉租房”怎么说  
“我要休假”怎么说  
学两句礼貌用语  
英语点津最新推荐
俄媒体:如何练就普京式好身材  
感谢的快乐  
'Special war' launched to raise quality  
办公室紧急状况用语  
“户口”重要吗?  
 
 
 
 
参加BBC在线竞赛 获免费伦敦游机会!  
Penny for your thoughts?  
怎么翻译‘公益广告'  
act your age?  
zero tolerance 怎么译?  
请问工卡英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