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英电影推广大使秦海璐
受官方邀请访问英国的中国女演员秦海璐到访BBC总部大楼,就担任中英电影推广大使、参演两国合拍短片等话题接受BBC英伦网专访。
曾赢得金马奖、金像奖影后桂冠的中国话剧、影视演员秦海璐获英国驻华大使馆和英国旅游局邀请,目前正在伦敦访问。
首次到访英国的秦海璐以中英电影推广大使的身份在这里专门做一个英国电影深度游,参观了片场,并与《哈里·波特》(Harry Potter)和《地心引力》(Gravity)的制片人等知名电影人、在英国工作的好莱坞选片人会面。
秦海璐在BBC总部接受专访时谈到此行的原委:“今年4月中英签署电影合作协议之后,英国电影协会(BFI)目前正在举办放映80余部影片的“两岸三地百年电影光华”(A Century of Chinese Cinema)华语电影季,两国希望有一个人能够作为使者访问英国,然后在中国推广英国电影,同时把中国电影带到英国”。
“最早英国方面找到我是关于一个短片的合作,开始的时候是找我主演,后来他们希望我能够通过这部短片来担任英国电影大使”,她说。
秦海璐介绍,这部短片讲的是一个中国女孩与一个英国男孩浪漫异国恋的奇遇故事,有喜剧和部分悬疑元素,结局是开放式的,
短片将于7月在伦敦和爱丁堡拍摄,秦海璐已经与该片的英国导演托尼·法比安(Tony Fabian)见过几次。“导演得知我也是编剧之后,非常希望我在编剧方面能够给他建议,将在我走前就剧本深谈。”
人文气息
秦海璐此行还参观了福尔摩斯博物馆、诺丁山等影视剧拍摄地,还特意去皇家戏剧学院“朝圣”。“我觉得皇家戏剧学院无论从外表还是内部好像渗透着整个英国的历史,看得出这里的帝国文化”。
“我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的时候就特别想到皇家戏剧学院(RADA)留学,一直由于各种原因耽搁了,到有能力和时间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勇气,可能割舍不下”,她告诉记者。
秦海璐在伦敦看到这里的建筑、人文气息,包括走在街上的人都跟美国不同,“非常有传统的影子”。
谈到对英国电影的印象时,她表示:“我非常喜欢《光猪六壮士》(The Full Monty,描述英国失业工人被迫跳脱衣舞赚钱的故事)这类的英国电影—我演过《钢的琴》,其实它的社会背景是跟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是一样的”。
“我认为这就是英国电影和美国电影的不同之处,有更多人文情怀,不仅有个人英雄主义电影,或者更“爆米花”式的简单电影。“
秦海路认为,中国观众对英式幽默并不陌生,比如《憨豆先生》(Mr Bean),大家都知道。中国观众对英国电影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很多参演好莱坞电影的明星其实是英国人。
学习专业精神
国家话剧院演员的秦海璐对话剧剧本的要求较高,目前平均每两年演一部话剧。她透露,自己对话剧和影视都非常喜欢。
“话剧在时间上更灵活、丰富,因为它可以有一个否定再否定的过程,今天觉得这样演特别好,可能一个星期之后觉得不对了还可以换一种方式来演。”
秦海璐解释:“而电影不同,场景换了就没有机会再补救,所以我觉得话剧对于演员诠释角色的能力是很好的历练;当然,如果要得到观众认可的话可能还是需要通过电影或者电视,因为毕竟影视受众要比话剧多”。
最近几年中国电影票房异军突起,去年已经突破200亿人民币。那么,中国电影应该如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秦海璐认为:“英国作为老牌发达国家,能够形成自己的电影工业化风格是有自身原因的,香港电影的工业化也受到英国很深的影响;对中国来说,电影工业化已经慢慢地被提上日程”。
“如何才能实现工业化,首先是一个专业的问题—我觉得大陆目前电影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我认为大家应该多跟英国学习这里的专业技能和态度,有了专业保障之后才会发展到某种程度”。
(责编: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