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Language Tips> BBC> Study In UK> 留学日记  

人在英国:金融没危机

 

人在英国:金融没危机 

张雪峰在英国拿到会计师证书后定居伦敦
张雪峰,东北人,自幼习武,现定居伦敦。2002年辞去国家公务员工作赴英攻读ACCA课程,考试全部通过后在不同行业打工,兼职传授英国人武功。专栏“挑灯看剑”是张雪峰通过几年来在英求学谋生的各种经历和见闻,有感而发,与BBC中国网网友分享。- 编者

“现在金融危机,我想重回学校再猫四年,等危机过去了再出来”,刚休学半年的本土小伙儿接线员Jack和阿丹闲聊着。

“我想回中国。现在公共预算减少,警察裁员,犯罪率上升,人人自危。 要死我也不想死这儿,我宁可死在中国”, 阿丹说出自己的想法。

两人说的话全被软间壁后的信息分析师们听到了,他们不是牛津就是剑桥毕业的;那些分析师是属于编辑部的,以前总是七嘴八丫地互相嚷嚷着,这回听到阿丹的话,鸦雀无声。

一个波兰籍同事接话了:“我死在哪无所谓,只要能埋在波兰就行”。好么!三人都笑了。

阿丹是签约部的经理,隔一排书架,后面就是编辑部,那边儿的议论早为阿丹所不爽:总是“China”、“China”的,不是“哦!我理解不了中国”,就是“中国不行啦,今年增长率才8%”。 阿丹生气的是你这边都负增长了,怎么中国8%的增长率就是不行啦。好在当时有人接一句“现在就是增长8%也是老大不容易”,阿丹心气这才平一平。

打哪儿来,住在哪儿

阿丹回家给我学这些事,我就笑着听着,有时跟几句话。阿丹是我的押寨夫人,现今被培养成一名下山搂捋的大王,在一家有二百来人的国际商情资讯公司做经理。该公司业务部门主要按南北美,亚欧非划分,隔一条道就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所在区域寸土寸金。

加一句,在伦敦,如果有人问你住哪,实际上更可能是在问“你有钱没有”。因为房租的高低,可以告示该区域的优劣和安全与否,从而大致划分出人的阶级,及该和你打交道的态度。这不常著于文字的。

关于此次危机,冠名为“金融”,其实大不然。金融是外在表相,并非本因。谁以金融方式治其病,必定是越治越完。以教人打拳而论,其出拳不力,病往往出于腰腿,而不在拳上。

英国的两大政党争吵不休,一个说你的办法不对,一个说我干点啥总比坐以待毙强。其言辩纷纷,莫衷一是,公众视听为之混淆。

我用笨理儿解释一下我所理解的在英国看到的危机。这次危机就是坏账,坏账就是欠人/银行钱不还,而且真没有钱还。而当初上赶着囫囵着借钱给你的,就是现在这些上门逼债要你腾房子的人。

关于幸福

好了,说到房子了。人家住啥样的,咱要住啥样的,差啥呀!要不多让人笑话呀!英国人要是没有这种想法的话,也不至于到今天。这边跟我学拳的一个公司老板讲,“峰,我看你能比我幸福。我必须花到一定的水平来维持我的现在身份地位--我看你一定比我幸福。”我微笑而已。

以前我和他有过关于幸福的交流,他说,“我的人生要追求幸福”;我说,“我要我的人生别不幸福就行”。他曾和我感叹过:现在和你练功,得到的是干干净净的快乐(原话是“Clean happiness”)。我懂他的意思,相对于“Clean”,应该是“Dirty”(肮脏的),当然还有不干净的也不肮脏的。所谓肮脏的快乐,恐怕是指关于毒品的;所谓不净不脏的,恐怕是关于物欲的。毒品可以是药品,适量而已;物欲可以是动力,适度而已。

综上而言,追求舒适幸福快乐,须由其径;不由其径,也会有效,也会得满足,但不可见成本也有人所不能承担者。在社会生活中,由窥豹一斑到见其金豹,没个十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达不到。常见的是:一开始人往往自以为是,勇于笑话异己者,等到长堤已溃,再悔当初不塞蚁穴――那真是黄瓜菜都凉了。

危机在哪里?

我们中国的古德先民们,出众地、神奇地观察到这一点,一辈又一辈地融化这一点在子孙们血液里,等到危急时刻,见其伟效。故此,我说中国人是神人!不这么说我不甘心、会觉得对不起祖宗。这样的先人,怀着“长宜子孙”的想法,做着不懈的努力:我们中国人是得天独厚的。

美国那个在天堂要说“我终于在上天堂之前还完房债了”的老太太,在英国的对等者的实际写照是这样的:七十一岁了,孤独一人,先是催债的信,几次以后,是敲门的催债的人,勒令她倒出房子来,她不倒,站在窗子后面,两眼失神地呆望着。

中国那个对等的老太太,让人家笑话多少年啦,被说成是“老脑筋”、“老土!不懂得享受生活”,却和老头儿住在够住就行的房子里,嗑着瓜子,喝着茶水,扯着闲皮儿。

故曰:金融没危机,人事有欠妥;不治古者无以知今;不学中者,无以通洋。不妄邀福者无横祸。最后一句:被笑话者往往是智者的标志之一。

请网友用右表对文章发表意见。BBC中国网《留学英伦》频道欢迎读者投稿,分享留学生活在英国的经历和体会。投稿请发送到study@bbc.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