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建“食堂”轮流当厨师
记者陈寒星发自沙坪坝区 “下馆子太贵,吃食堂很累,还是自己做饭最实惠。”当下,不少在校大学生自己组建“小食堂”——在校外租房,三五人搭伙,轮流当厨师,并称:这样很划算。
昨(16日)上午10时,沙坪坝区沙正街农贸市场。“小白菜好多钱一把?”重庆大学机械学院读大三的刘毅正和菜贩讨价还价。最终, 刘毅买了两把小白菜、0.5公斤鸡蛋、0.75公斤三线肉和几个番茄,回到位于重大A区大门处的“AB区通道楼”。路上,刘毅告诉记者,他们的“小食堂”共有四人,这周轮到他“当厨”。“幸好上午只有两节课,不然,起码要到中午1时才能开饭。”
“小食堂”在刘毅和同学租赁的房内。刚进屋,刘毅就将当天的开销16.8元记录在悬挂在厨房门上的小本上。一进厨房,刘毅开始麻利地择菜、淘米。“以前,我在家什么都不做,现在,不仅会做饭,还晓得柴米油盐贵。”刘毅笑称,每个月月初,“伙食团”每人缴150元伙食费,月底略有剩余。
12时,其他几个成员陆续回来,大家有说有笑喊开饭。饭后,刘毅负责洗碗、拖地。“我们是包干制,每周轮流做。”就读于城建学院的小余说,开学时,大家发现学校周边餐馆涨价,因不习惯在食堂吃饭,几个人相约组建了“小食堂”。
家住沙坪坝区远祖桥社区刘毅的父亲刘兴权介绍,儿子租房是为了年底考研,和同学一起搞“小食堂”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因为他回家勤快了不少,还学会了精打细算过日子。”
记者走访发现,该校周边如松林坡、“百年世家”小区等,有不少这样的“小食堂”,均为学生自己组建。
对此,重庆大学外语学院大三学生孙仪桦认为,大学生自己操持生活无可厚非,还可锻炼生活能力。艺术学院大四的陈艺谯则说,学生的职责就是搞好学习,过于社会化,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带坏”学校风气。
重庆大学后勤集团有关负责人则表示,不愿对此发表看法。
来源:重庆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