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不是“终点”是“中点”
[ 2009-12-08 09:12 ]
12月7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将拉开帷幕,这次的会议,不但到会的各国领导人最多,全世界也充满了期待。那么,哥本哈根将讨论哪些焦点议题?又将上演怎样的博弈?它能够成功续写《京都议定书》吗?
两大核心问题
《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到2012年的减排目标,哥本哈根会议的目的便是要为这个时间点以后的减排行动作出安排。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减排额度和资金,将是哥本哈根进程的核心问题。
一是要看各方能否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达成共识,促使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承担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
过去两周,虽然在限控温室气体排放的数字问题上,不少国家纷纷亮出了底牌,许多国家迈出的步伐比过去两年任何时候都要大,但发达国家承诺的2020年中期减排目标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仍然相距甚远。在1990年的排放基础上,欧盟提出到2020年将减排20%,日本提出25%,奥巴马政府则是4%,但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科学估计,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达到25%至40%时才能避免全球变暖至危险水平,另一些受气候变化影响巨大的小岛国甚至要求40%以上,两者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于宏源说:“按照协议,到2050年需要有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计划,如果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计划不能作出表率,那么很难要求发展中国家作出让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京都议定书》对发展中国家没有作出强制的量化减排要求,因此一些发达国家近来提出抛开《京都议定书》,另外签署一份新协议的方案,借此将发展中国家拉入减排承诺中,特别是要求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大国作出类似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全球行动中国项目主任侯艳丽说:“目前提出的丹麦方面的草案,所谓‘双轨并单轨’的做法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制造了新的矛盾,如果发达国家不顾发展中国家现实,那么会对本次会议带来不确定因素。”
二是各国需要就资金支持、技术转让等问题的制度安排进行谈判,并通过有效的机制安排,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资金和技术转让方面实现共识,促进全球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根据本国国情采取适当的适应和减缓行动。
但问题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发达国家自顾不暇,其是否愿意拿出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事业?迄今为止,就援助发展中国家资金问题,发达国家尚未作出正式承诺,发展中国家如果得不到足够资金援助,将很难开展减排工作,此外,一个全球性的多边技术转让协议也一直未能出现。
(来源:解放日报,编辑:Jul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