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种招生火爆求职遇冷? [ 2007-04-24 09:48 ] 小语种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社会的需求量是否也在不断增加呢?
“全班16人,参加考研的就有7人,剩下的9名同学所从事的工作都跟德语没什么关系!”复旦大学德语系去年毕业的陆同学说,“并不是不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只是目前社会上需要德语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太少了。”
据了解,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往政府外事部门和外资企业。然而,从最近几年外交部、商务部等部委公布的招聘岗位来看,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都非常有限,且门槛也很高。例如,在外交部公布的2007年录用计划中,德语毕业生的需求量只有14名,其他小语种的需求更少,大都在1~2名。
外资企业对小语种翻译人才的吸纳量也有限。记者在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的网上招聘会上看到,每年在沪的外资企业通过外服公司发布的全职小语种翻译岗位很少,提供的每10个岗位中属于小语种的只有1个,且大部分只是兼职或短期的工作。
面对小语种用人单位稀少的现状,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不得不去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竞争跟本专业毫不相关的职位,如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在招聘会上,招聘方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英语能力,而不是你所学的小语种专业水平的高低。对于大部分的小语种毕业生,他们在应聘时的优势显得越来越少了。”一名德语专业的魏同学说。
还有不少小语种的本科生毕业时为了缓冲就业压力,选择了考研。学阿拉伯语专业的王同学告诉记者,“当初选择考研,就是希望研究生毕业后能找到好的工作。”记者调查发现,有类似想法的小语种专业的硕士生在校园里占了70%左右;同时,每年小语种本科生参加考研的学生还在不断增加,以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级德语专业为例,毕业生有60人,选择考研的就占了三分之一。
但考研似乎也并不能完全解决就业问题。记者在上海某高校了解到,该校今年就要毕业的阿拉伯语专业的5名研究生,还无人跟用人单位签约。该专业的一名研究生表示,要么工作单位跟自己的专业不对口,要么是自己的学历仍然还不够高,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想去高校当老师的同学,因为目前开设有该专业的高校大都要求新引进的教师必
(来源:中国青年报 通讯员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