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学生火烧毕业证”引发反思

“80后大学生火烧毕业证”引发反思

一段长约1分57秒的“80后大学生火烧毕业证”视频,近日疯传网络。视频的主人公郑克峰,2005年毕业于湖北某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因求职5年屡屡受挫,他一把火烧掉了大学毕业证书,并用手机将这一过程拍摄下来,上传到互联网上,在网民中引起不小震动。连日来,对此事件,跟帖者攘攘,议论者纷纷。

据郑克峰介绍,他今年28岁,吉林省桦甸人,当年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2005年毕业后,他在广东任过代课老师,月薪1000元左右,2008年被辞退。后来,他回到家乡,白天找学生补习,晚上在学校门口摆小摊,卖烧烤,“赚几个零花钱,勉强度日”。

“找工作太难了,我没有背景,家里很困难,又不是名牌大学毕业,每次投简历都是石沉大海。”郑克峰说,5年间他无数次投简历,都被拒之门外,这些经历把他年少时美好的抱负和梦想都磨灭了。他也曾想过自己创业,但经济条件不允许,父母下岗失业,上大学花光了家里积蓄,自己工作以来挣的钱都寄回家还债了,而“想贷款,门都没有”。

“要毕业证没用,很多地方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你,我这几年大学是白读了。”解释火烧毕业证的原因,郑克峰表示,他不是想作秀,更不是博得同情,就是想发泄心里的压抑和无奈,同时也想借此引起社会对失业大学生的关注。

“‘80后’大学生火烧毕业证”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后,立即在各大网站流传,跟帖论战随之而起,人人网还就此在网民中展开了讨论。在郑克峰的家乡吉林省,这一事件也引起诸多在校大学生的关注和反思,成为校园热点话题。

“看似疯狂之举,却是行为艺术,反映了当代部分大学生的酸楚和无奈。”长春大学学生小关,对郑克峰的行为表示理解。他说:“寒窗苦读16年才能拿到大学毕业证,按道理应备加珍惜。但这年头,博士硕士满街走,本科生又算什么?除了名牌大学,其余高校的文凭大多不是什么有分量的敲门砖。读完大学却难以找到工作,这种心理压力和生活窘迫是一些大学生难以承受的。”

吉大哲学系学生小郭认为,这一事件的出现,不仅给高等教育带来警示,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警示。“毕业证是大学学识能力达标的体现。但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大学生觉得工作难找,另一方面招聘单位常抱怨招不到理想人才,形容现在的大学像速成班,高等教育质量滑坡,课程科目设计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扪心自问,有的大学生临近毕业还没有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有的念书期间心态浮躁;有的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泡吧、交友恋爱,四年一晃儿过去,除了混到一张毕业证,真本事真功夫又有多少?大学生只有努力打造自身实力,才能在就业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与其最后迁怒于毕业证书,不如趁现在猛打铁、勤炼钢。”

“其实对于我们专科生来说,毕业证本来就没有太大意义,我们找工作凭的就是能力。”吉林工商学院学生小吕对记者表示,毕业证是辛苦学习十几年后得到的认可证书,烧掉它是一个非常不理智的做法,何况,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大学文凭早就不再是就业护身符,不能把工作指望全落在这张纸上,要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关键还在于提高自身能力。

郑克峰火烧毕业证后,被个别网民称为“2010年史上最牛大学生”,认为其“有个性”。对此,东北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赵宏义指出,这一特例是青年人理想愿望长期得不到实现和满足而产生的一种过激反应,冷静之后就会回归常态。“一张燃烧的毕业证照亮了诸多现实问题,但反思过程中,不能把责任全推给高校和社会”,正如某些评论人士所言,赵宏义表示,就业本身涉及个人能力和社会需求的对等,青年人要内外因结合看问题,以科学辩证的态度理智分析,从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鞭策自己不断提升素质,以适应将来的岗位需求。

(来源:新华网教育频道)

 

 
     
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3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y
 
 
 
 
 
 
 
     
 
 
 
48小时内最热门
万圣节调查:你相信鬼吗?  
动员投票  
蕾拉:Layla  
选举地图  
倒影:Reflection  
英语点津最新推荐
带来宁静的“叠手机游戏”  
斯诺登当选格拉斯哥大学“学生校长”  
Cross-Straits post office opens in Qianmen  
刚刚迈入成人门槛的thresholder  
加大“扫黄”力度 积极培育“价值观”  
论坛热贴
“烧包”的各种说法  
“白色污染”卷土重来  
非屏幕时间 non-screen time  
驾照“新规”  
“司法改革”白皮书  
什么是“宝贝时差”?  
|About Chinadaily.com.cn | About Language Tips | Advertise on Site | Contact Us | Site map | Job Offer |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日报网站英语点津内容,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欢迎愿意与本网站合作的单位或个人与我们联系。
电话:8610-84883300, 传真:8610-84883500  Email: languag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