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Language Tips > BBC > 娱乐星空 > 走进英国

奥运之年的伦敦逍遥音乐会终场

奥运之年的伦敦逍遥音乐会终场

终场音乐会(The Last Night of The Proms)照例举行,六千观众躬逢其盛。

今夏伦敦可谓盛况空前:六月份,女王登基钻禧大典首当其冲;八月份,举世瞩目之奥运会和残奥会接踵而至。然而,经过一年往返于中英两国间工作的经历,我最喜欢的还是一年一度的夏季逍遥音乐会九月份的终场。

今年是第118届,恰逢奥运盛会,显得格外隆重。斗转星移,2009年的第115届音乐会,是当时上中学的女儿邀我去海德公园观看的,而今她已在华威大学就读一年了。时过境迁,但我们父女对古典音乐之热衷却不减当年。

就在残奥会闭幕式前夕,本届音乐季的第76场,即终场音乐会(The Last Night of The Proms)照例在伦敦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六千观众躬逢其盛。并与设在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以及咫尺之遥海德公园四万之众的分会场互动,交相呼应。

这是BBC交响乐团的捷克籍首席指挥吉里·别洛赫拉韦克执棒伦敦六年之后的最后一场告别音乐会,曲目丰富多彩。开场世界首演的年仅26岁的青年作曲家马克·辛普森的作品“火花”,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不禁赞叹乐坛后继有人。

亨利·伍德爵士创立的夏季逍遥音乐会,至今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古典音乐节。各国音乐家趋之若鹜,堪称乐坛奥运。饮水思源,每次终场音乐会伊始,都有听众代表为伍德爵士半身雕像佩戴花环、擦拭尘埃的程式,使人感动。这尊著名的雕像,平时存放在皇家音乐学院的博物馆里,但每年从七月中到九月初的逍遥音乐会季节,都会陈设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巨大的舞台上方,成为这一音乐盛事的象征。

交响乐曲目有应景的捷克作曲家苏克所作之“迎向新生”(其人曾获1932年奥运会艺术比赛银牌)、美国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为上世纪洛杉矶奥运会谱写的“奥林匹克主题曲”, 英国作曲家戴流士的“告别之歌”,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狂欢节序曲”,以及终场音乐会传统上不可或缺的亨利·伍德爵士,暨爱德华·埃尔加爵士的作品。

音乐会上苏格兰青年小提琴家尼古拉·贝内代蒂演奏了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牛虻浪漫曲”。这位器乐名伶年仅25岁,时下炙手可热。其背景是意大利父亲、苏格兰母亲,四岁学琴、八岁成为英国儿童国家交响乐团首席。1997年入梅纽因学校深造,2004年以十六芳龄赢得BBC年度青年音乐家比赛,一举成名。她演奏用一把三百余年的名琴,不同凡响。这琴由一银行家富豪拥有,免费租赁的代价是每年演奏堂会以为回报。

当晚真正的巨星是马耳他的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卡列亚,演唱了众多歌剧名作,从威尔第的“假面舞会”、马斯涅的“维特”,到普契尼的“托斯卡”,直至“图兰朵”,还有脍炙人口的意大利歌曲“黎明”、西班牙歌曲“格拉纳达”,以及罗杰斯的音乐剧名曲“你永远不会独行”,以及通常的独唱压轴戏 - 英国的爱国歌曲“希望与荣耀的土地”等,不一而足。

卡列亚虽然只有三十三岁,却已经出演了二十八出歌剧的主角。他十六岁学唱,1998年在米兰赢得卡鲁索声乐比赛大奖、1999年又在普拉西多·多明戈国际歌剧比赛获奖,迄今一直活跃在全世界各大歌剧院的舞台上 - 伦敦考文园、纽约大都会、维也纳、法兰克福、柏林、萨尔茨堡、巴塞罗那,不胜枚举。

卡列亚出场,虎背熊腰,颇有帕瓦罗蒂青年时代遗风,只是缺了白手帕。据说他幼年在英国林肯郡姨妈家模仿老帕,被认定有歌唱天才,于是回到马耳他后参加合唱团,由此走上歌唱道路,这已是佳话。但不知为何,着礼服正装却不系领结,也许是为了喉部松弛不成?

卡列亚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时髦男高音”,待价而沽。评论家说他是卡鲁索再世,兼有浪漫抒情性和英雄戏剧性的特质。嗓音优异、技巧娴熟,倒也名副其实;一晚连续演唱众多作品,风格、力度各异。尤其是完成“今夜无人入睡的”高音b后,还要再唱一系列曲目,需强弱搭配。唱的虽显谨小慎微,功力却也游刃有余。钦佩之余,窃以为其法国作品处理细腻、控制裕如,其实略胜意大利作品一筹。

英国夏季逍遥音乐会百余年不衰,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坚持面向草根大众。虽尽享音乐大餐,却物美价廉、免阮囊羞涩之窘迫。时下中国国内票价动辄成千上万,似有天壤之别。超英赶美,如愿以偿。

夏季逍遥音乐会另一个特点,即超级热情的古典音乐发烧友群体首当其冲。他们不仅每场必到,还坚持义务募捐,今年又筹集善款八万二千余英镑,以供音乐家救济之需。听众与音乐家,乐思与情感交融互动,如此参与感难能可贵。

终场音乐会的一道亮点是特邀奥运会和残奥会英国队的获奖运动员到场助威,舞台上下歌声一片。顺便一提,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1961年配器的英国国歌“天佑女王”,BBC爱乐合唱团演唱的别具风格,庄重而细腻。明年是布里顿百年冥诞,预计有不少纪念活动。记得年初布里顿基金会理事长访华,我和美籍华人钢琴家吴龙曾应邀去北京丽晶饭店会面。吴先生和我搭档多年,本想一起合作布里顿作品以为纪念,但他不幸年中辞世,只好作罢。“友谊地久天长”,音乐会总是以大联欢的方式落下帷幕。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荡气回肠。

每次看完逍遥音乐会终场,大约受现场气氛影响,心情总难以平静。打道回府,贪婪地呼吸着伦敦夜晚的空气,音乐盛宴的点滴滋味竟然回味无穷。伦敦乐风,乐此不彼,这种感觉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旅英四分之一世纪,BBC交响乐团的面孔更新换代,但夏季音乐会如同铁打的营盘,逍遥之风依旧。犹如女王陛下的形象,似乎永恒。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