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林匹亚盛典:文化和体育争艳
酷玩乐队全情投入的演唱为伦敦2012奥运和残奥会拉下帷幕之时,为期四年的文化奥林匹亚(Cultural Olympiad)也宣告结束。
英国或许是体育和文化艺术在奥运舞台上搭档唱戏的为数极少的奥运东道国之一。
文化奥林匹亚由许多不同的文化艺术节组成,遍布英国各地;为期12周的伦敦2012艺术节跟奥运和残奥会一同把2012庆典带入高潮。
虽然耗资5500万英镑的艺术节收支是否平衡目前还在统计,但“文化奥运”筹办协调人员已经在考虑是否可能把这一巨型模式传承下去,两年举办一次。
“文化奥运”
“文化奥运”计划2008年开始,几经周折,2010年改将换帅,调整计划,最后结果被公认“相当成功”。
伦敦2012艺术节6月21日在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各地同时启动,以 The Big Concert 音乐会开场。
时至今日,对这些艺术表演活动的评价仍然褒贬不一。
伦敦奥运季过后进入相对平静的休整时期,文化庆典的接力棒传给了“2013英国文化之都”伦敦德里(Londonderry)、2014年英联邦运动会东道主,苏格兰城市格拉斯哥,以及2016奥运会东道主,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伦敦的文化艺术节缤纷多姿,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社区参与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比如,皇家歌剧院(Royal Opera House)的“创造性就业项目”就为40名长期失业的青年在文化奥林匹亚活动中承担有偿劳务。
批评声音
不过,“文化奥运”这种有组织的超大型文化艺术项目也不乏批评者。
有学者指出,这种模式倡导的是一种不健康的文化和竞争的挂钩。
“文化奥运”这个概念也受到质疑,因为它不同于奥运会,既无历史根基也无传统和实质意义;政府的高度参与更让人怀疑以庆祝文化艺术成就为目的的文化艺术节对艺术本身究竟有多大效益。
那么,文化奥运对后代有多大的启迪、鼓舞作用呢?
伦敦2012文化艺术节总监鲁斯·麦肯奇(Ruth Mackenzie)认为,这个问题要这么看:这样高调、集中、浓缩的艺术活动为每一个青少年提供了希望、向往、梦想和志向的目标,这就是个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