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Language Tips > BBC > Study In UK > 英国教育

留英解析:马航事件,教你“直面生死”

留英解析:马航事件,教你“直面生死”

就读英国赫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岳文超(音译)和剑桥大学中国博士生李宇辰都是失踪马航MH370班机上的乘客。

“死亡并不是可怕的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死亡”这个人生禁忌话题面前,如何直面它,不畏惧,让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一堂“死亡课程”在全球方兴未艾。

直面死亡恐惧

已经失联13天的马航MH370至今依然下落不明。来自英国媒体的消息说,就读英国赫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岳文超(音译)和剑桥大学中国博士生李宇辰都是失踪马航MH370班机上的乘客。

今年26岁的岳文超来自中国内蒙古,他目前在约克郡的赫尔大学商学院就读硕士学位,2012年秋季来英国留学。此行是到吉隆坡探望他的女朋友。

刚刚新婚的李宇辰,去年自剑桥毕业后回北京工作,这次去马来西亚是他在新公司工作后的第一次国外出差,3月8日乘坐MH370航班从吉隆坡回北京。

虽然目前没有确切证据显示,MH370已经坠毁,失联乘客的亲属们也依然抱着生的希望,期待亲人们的归来。

不仅仅是机上乘客的亲属,就是留学生群中听闻机上有留英同学,即便素昧平生,也会对死亡的威胁心头一紧、日日悬心。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不能不担心,飞机上的乘客生还的几率有多大,在生死未卜的煎熬当中,死亡再也不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突发事件来袭,每个人都可能随时面对死亡的威胁。

如何坦然面对它、接受它,成为年轻学生,甚至是普通大众讨论越来越多的话题。

死亡课程

正如刚才提到的马航失联事件,英国社会的年轻人在越来越多的经受死亡威胁带来的困扰,比如应对罹患绝症的亲人即将辞世、家庭成员的自杀、亲友的突然去世,年轻人在经历一次次的死亡“经历”的时候,需要一个对死亡深入思考、了解和领悟的过程。

这样的需求之下,催生了英国第一个与死亡学相关的硕士学位。

巴斯大学死亡与社会研究中心和英国殡葬司仪协会共为这个项目投入15亿英镑,于2006年创立了公共基础专业课程,主要招收研究死亡与社会学的硕士研究生。该硕士学位的招收对象是有志于从事心理辅导、健康保健或者殡葬业的人士。

这一学位项目负责人说,设置这项课程的主要原因时,英国人近年来面对死亡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希望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如何面对失去亲人的伤痛,如何慰藉伤痛的心灵,还有如何处理大规模死亡的突发事件。

事实上,近年来,“死亡课程”已经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高等院校中。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就开设了相关的死亡讲座。

今天,在中国的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的耶鲁大学,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老师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讲述着“死亡的意义”。

网络上搜索死亡课程,耶鲁大学的死亡公开课——《死亡哲学》点击率已经过亿。

数以千计的这类课程已经从健康学、哲学发展到医学等等不同专业领域。

死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神秘而禁忌的话题,特别是在东方,而“死亡课程”的开设就是希望年轻人在正常的心里环境下就开始正视死亡、了解死亡,避免突然面对死亡对心灵造成的伤害。

香港中文大学讲授“死亡课”的陶国璋教授说,“我们在课堂上会传达关于死亡的不同观点,希望引起对平时不怎么会去思考的话题讨论,让同学去反省当下的生活。关于死亡,我们没有正确答案。其实死亡没有什么好教的,存在才值得教育。我希望,在课堂上讨论了这些故事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虽然每个学生选择学校死亡课程的动机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因为这一话题的独特性啊,学习过程中有可能会比较难受。

北京大学的王一方教授这样形容死亡课程——“死亡教育是一颗发苦的可可豆,你叫人吃苦,他是不会吃的。我们只能加点糖、加点奶,搅拌搅拌,把它做成巧克力,人们才会愿意吃。只要让人们吃下这颗巧克力,他们就会自己去体会里面苦的味道。”

对选择这门课程也是同理,选择它,接受它,体会它,才能从中受益。

(责编:路西)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