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工作 助学贷款还贷情况不佳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消息成都高校没有出现省外部分高校扣押毕业证促使学生还贷的情况,专家建议推广生源地贷款和促进就业解决难题。
当又一批大学毕业生踏入社会工作时,省外部分有助学贷款在身的学生却陷入高校扣押毕业证或学位证来促使按时还清贷款的尴尬境地。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这种做法,国家并无规定,高校无权扣押未还清贷款学生的毕业证;但借款学生毕业后应按还款协议要求及时还款。
那么,成都的高校是否有类似情况出现?借款的大学生是否都按时还贷了呢?记者昨日在成都多所高校进行的调查显示,成都高校尚未出现扣押未还清贷款学生毕业证的情况,但未按借款协议还款的学生仍大有人在。
现状篇 高校:扣毕业证没道理
记者昨日就“学校是否可以以未还清贷款为由扣押学生毕业证”的问题,采访了川大、西南民大、电子科大、西南财大等高校相关负责人,大家的观点都很统一:扣毕业证没有道理。
“扣了学生的毕业证,他们拿什么去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又拿什么来还贷?”西南民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李红主任称,每所高校自打新生进校开始,就在不停地对学生进行信用意识教育,大部分学生是按时还贷的,只有少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拖欠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几乎每所高校都有个别未按当时签订的助学贷款协议还款的学生,有银行也曾建议高校以扣押毕业证的方法来保证还款,但学校都出于人性化考虑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未采取扣押毕业证或学位证等措施。
未按时还贷的学生是少数
据了解,国家助学贷款分为新旧两种机制:2004年前,助学贷款实行的是老机制,即学生在毕业后即开始还贷,4年内还清,在校期间须向银行先行还息;2004年后,实行新机制,条件放宽到毕业后6年还清,并且是学生在毕业后两年内任意选定开始还款的时间。面对日益放宽的贷款政策,为什么还有学生在毕业后一年甚至几年内都未按时还清贷款呢?
“欠贷还钱,天经地义,这个道理我们都懂,我们也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可对我们这些就业不顺利的大学生来说,拿什么来还贷啊?”毕业后未按时还贷的大学生张某大倒苦水。
某高校负责助学贷款的老师说,目前在上百名得到助学贷款资助的毕业生中,有20多名学生没有按时还款。虽然人数不多,但对学校与银行的合作还是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问题篇 学生找不到工作还贷压力很大
近几年,国家助学贷款还贷情况不佳,一直困扰着各大银行。人们常常归咎于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就业难正成为学生还贷路上的“拦路虎”。据一份统计显示,在未能如约偿还助学贷款的诸多原因中,就业困难或就业处境不佳高居榜首。
据曾向部分贫困生发放助学贷款的省栋梁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开始,已有近30名身在全国各地的毕业生打电话来接洽还款事宜,他们大多数都是刚出校门便谋得一份较为理想职业的幸运儿。
“其实只要有能力还,谁愿意一踏入社会就有信用污点?”川大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说,根据借贷协议,毕业后第一个月就要开始还贷,一年要还几千元,这对有工作但不理想的大学生来说,在支付了生活成本后已经所剩无几,更不要说孝敬父母了,这使得还贷确实有很大压力。
申请助学贷款为啥越来越难
除成都几所“211”院校及个别部属高校外,一些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大喊:“助学贷款越来越难贷了!”对此,银行业内人士分析说,发放助学贷款的成本高、利润低,特别是在贷后管理、催收等方面,银行要付出较大成本,还贷情况不佳,加大了银行的风险预期值。所以,今后对助学贷款放贷审核方面,银行将会更谨慎,考生申请贷款也会越来越难。
然而,记者在对多家银行的采访中发现,银行一般也都体谅到部分学生还贷的困难,对一些不按时还贷或故意不还的学生,他们多选择向学校发催款通知书的形式,而不会采取一些过激手段,或按贷款协议的约定诉诸法律。
不少高校专门负责助学贷款的老师表示,一方面是学校努力向银行争取尽可能多的助学贷款,另一方面又是部分学生拖欠不还的不良记录和银行发来的催款单,这样下去,势必造成学校在银行面前整体信誉度下降,对今后申请贷款的同学来说,将越来越难贷。
“这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学校都会因此而受害。”李红担心地说,这个问题已日益突出,需要学校、学生,甚至全社会共同来思考。
建议篇 加大生源地贷款确保特困生就业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大力推广生源地贷款政策和扩大征信系统的使用范围。”李红说,“不管学生在哪里工作,其老家不会变,父母也不会离开当地,所以目前在全国推行的生源地贷款值得大力推广。”
据了解,全国目前已有包括四川在内的24个省(市)开展了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其中有13个省市出台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央行副行长项俊波前不久在参加甘肃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仪式上表示,目前全国包括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内的其他助学贷款金额达34.3亿元,已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有益补充和银行系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现行信贷支持政策不完善和商业银行在农村布点少的影响,许多贫困学生在上大学前无法得到这一帮助。
李红还建议,目前各大银行使用的征信系统仅限于金融系统,作为以后房贷、车贷等的信用记录,如果把征信系统扩大到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聘用大学生时,首先登录该系统查看该学生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否则就不录用,这样就可让一些故意不还款的学生无缝可钻。
优先推荐确保特困生能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而导致还贷状况不佳的现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记者在省内多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一些学校为帮助学生特别是特困生就业,专门制定出一整套毕业生就业服务计划,还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和就业技巧培训,优先推荐就业机会。
泸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唐平教授指出,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资历、经验不足,就业不理想在所难免,但只要摆正心态、找好定位,还是可以顺利就业的,相信每名有助学贷款的学生都有能力按时还贷。
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校长建议从3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出台助学贷款管理的实施细则,规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和奖惩办法;二是制订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还贷制度,提高学生还贷积极性;三是制订增强还贷约束和防范逃贷风险的有效办法。
促进学生还贷先要保障就业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表态只是表明教育主管部门对把还贷与毕业证书挂钩这件事情的态度,对贷款学生来说或许是一个好消息。然而,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到,这样的口号式表态对助学贷款的风险现状的改观似乎没有多大价值,如果在制度层面缺乏“智慧演变”,那么助学贷款的未来之路将会异常艰难。
助学贷款风险需要化解,必须要有新的视角。一味指责大学生道德沦丧、不讲诚信显得十分偏颇。如果大学生毕业后有一份可观的收入,能够保证其还贷能力,相信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履行自己的承诺的。“只要有能力还,谁愿意一踏入社会就有信用污点?”这或许是助学贷款风险的一个病根所在。很显然,高校的挂钩政策和教育部的高调表态,都不是对病根的良药。
针对助学贷款风险的病根所在,诊治的思路要从紧张的“猫鼠关系”变为和谐的“伙伴关系”,不是一味地指责、扣押证书,而是提供服务,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今年年初,国务院原则通过《就业促进法》,意味着在国家立法层面开始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国民就业建立公平、公正的秩序。
为确保大学生毕业后及时还贷,政府部门和高校应从促进助学贷款大学生的就业入手,首先保证其及时就业,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在此基础上积累还贷资金,当其具备还贷能力后,及时还贷应该不成问题。这一点,省内一些学校已作出了有益尝试,一些学校为帮助学生特别是特困生就业,“专门制定出一整套毕业生就业服务计划,还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和就业技巧培训,优先推荐就业机会。”这里就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制度“智慧”。沿着这种思路,我们还可以作如下追问:还款方式是否可以更为灵活?能否实行政府担保延期偿付或社会服务抵债?能否针对贫困贷款群体安排公益性的西部基层服务就业计划?
很显然,一个良好的制度设计不应只有约束、强制,也不应只有一味纵容、自由。面对助学贷款的风险,我们需要很多措施,如助学贷款监管机制的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等。然而,在这些条文确立之初,更需要首先拥有基本的“制度智慧”,不会因为一个困境导致“更多的困境”(挂钩政策就是这样的困境延续),而要把困境从根本上消解掉。
(来源:四川在线 通讯员董睿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