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新生"月薪7000辞职重读大学
新学期开学伊始,扬州大学医学院一个个头很高、长相特别“成熟”的大一新生十分惹眼。同学了解其经历后,更是惊奇地张大了嘴巴:这个名叫罗寅的男生两年前已经从一所名牌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且已经结婚生子,在上海一家公司当白领。因为从小想学医,今年冲破重重阻力辞职参加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扬州大学医学院。那么,这番经历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和传奇?昨天(2日)是扬州大学新生军训的第6天,记者带着同样的好奇心采访了这位“父亲新生”罗寅。
郁闷:违心读了不喜欢的专业
今年25岁的罗寅来自河北邯郸市,2001年考取位于湖南长沙的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南大学,学习自动化专业。05年大学毕业后,被上海中意通讯公司录用,月薪7000元。这以后,罗寅结婚生子,妻子经商打点生意,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从表面上看,罗寅的简历令人羡慕,可背后,他却有着旁人难以理解的苦衷。
“学计算机自动化,一直没有归属感,我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干的这份工作也提不起兴趣。我从小就喜欢医学,当医生是我的梦想。”罗寅告诉记者,自己的“医生情结”源于母亲,母亲是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业务非常出色,很受患者敬重,自己耳濡目染,决心学医当医生。但自己的想法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理由是这份工作太辛苦、风险太大。母亲还用心良苦地找来医院好几个学医的研究生,向自己“现身说法”学医当大夫的艰辛。2001年,自己以620分、超过一本分数线50分的成绩考取中南大学,因为不想让母亲伤心,违心地填报了自动化专业,和医学失之交臂。
罗寅说,因为外语一直学得不错,在长沙读大四的时候,自己偶然认识了湖南大学的一位美国外教,他本来是学建筑的,28岁又开始读医专。这位外教对自己说,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当体会不同的生活,使自己充实起来。他还说,在美国,重新选择专业,选择行业,是很普遍的事情。从这以后,自己“学医”的念头又“活络”起来。
解脱:以50万元“代价”从头开始
在上海参加工作后,年轻的罗寅凭着自己扎实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成为一名白领。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之余,一有空闲,心中就升腾起“学医”的强烈愿望。
“我也一次一次地和父母、妻子沟通,诉说自己的苦衷。令我特别兴奋的是,原先家里最强劲的‘反对派’是母亲,她最终‘倒戈’变成了最大的‘支持派’,她的支持最终使我下了最后的决心。”罗寅不无兴奋地回忆,母亲态度发生“突变”的原因是,她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儿子不快乐。“有了母亲的支持,其它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就算在经济上损失很大,但一来自己这两年也有一些积蓄,二来妻子对自己特别支持,重新上大学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罗寅说。
记者帮罗寅算了一笔“经济账”,7000元的月薪,以年收入8万元计,小罗本科阶段5年收入损失40万元,加上5年中学费、生活费等的开支,保守计算,罗寅辞职学医,直接损失为50万元左右。但小罗认为,50万元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但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而言,和自己一辈子的理想、兴趣相比较,50万的“损失”应该是可以承受的。
今年3月份,“放下包袱”的罗寅毅然向单位提出辞职,在单位同事疑惑不解的目光中参加了高考补习班。只“补习”了两个多月的罗寅参加高考,取得了600分的好成绩,而河北省一本分数线是587分,罗寅最终被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
探访:特殊新生开始呈现“表率”作用
从8月27日开始,罗寅和比自己小六七岁的“小同学”们一起参加军训,几天下来,罗寅早起迟睡,对刚刚踏进大学门、多数还很娇气的“弟弟妹妹”们十分照顾,俨然成了同学中的“大哥大”。
罗寅的老师、扬大医学院新生年级辅导员郑云告诉记者,虽然入学只有几天时间,这个“老大哥”已经显示了自己的作用:擅长和老师同学交流,很有想法,训练刻苦,教官不在,他所在的班级纪律依然很好。他的精神,对学生们有相当大的促动,他的经历,更让大家刮目相看。在征求了部分学生的意见后,学校已经“任命”他为“军训召集人”,不出什么意外的话,9月8日军训结束后,这个“召集人”就会成为班长。郑老师说,罗寅给大家的印象是特别珍惜自己在学校的每一天,因为有这么一段特殊的经历,他的目标非常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学什么。大家认为,不仅在军训上,今后在学习上,他也一定可以当同学的表率。
“这样的学生,在扬州高校中绝无仅有,在省内乃至国内也难得一见。”扬州大学医学院党委徐副书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初听说有这样的学生,感到很诧异,也很感兴趣。已经有了很高层次的大学文凭,还要参加高考,当一年级新生,说明他就是冲着专业来的。徐书记表示,因为这个学生对其他的新生有着不一般的“表率作用”,有社会经验,号召力强,常常能够代替老师回答新生的疑问,实际上,学院是把他当成“老师助理”或者“辅导员助理”来看待的。
先例:去年曾有教师“回炉”学导演
2006年夏天,华南师大毕业之后已经在一所高中任数学教师兼高三年级辅导员的岳西申,与自己的学生一起参加了高考,并最终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他的动机很简单,做导演一直是自己的梦想,本以为学习和工作的磨砺可以让自己忘掉它,做好教师这份平淡的工作就好了,事实上自己却始终无法战胜心中的渴望,始终觉得如果放弃这个梦想必会遗憾一辈子,于是到最后便搏了一把,不顾面子和身份,跟自己的学生们一起走进了考场,并最终实现了梦想。
而在2006年8月,27岁的汪洋从北京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系本科毕业3年后,来到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就读中专,成为了2006级数控班的一名新生。本科毕业工作后,与3年前读大学时完全不同,学校的工厂成了汪洋每天上课的教室。汪洋每天面对的同学都比他要小很多,有的同学甚至要比他小10岁,但汪洋表示,“和这些孩子们一起学,我不觉得有压力,反正我是来学技术的。”
热议:“回炉”重读演变高考“个性化”轨迹
名牌大学毕业的“白领”放弃高薪回炉当起大学新生,在校园内引起强烈反响,虽然距正式开学尚有时日,原本只是小范围知晓的“秘密”迅速产生裂变效应。记者采访获悉,部分大学生对罗寅的做法很不理解,认为他放着“金饭碗”不拿,仅仅因为一个“兴趣”,竟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纯属自讨苦吃;而且,五年医学院毕业后,能否成功就业,会不会像他以前那样得到高薪,都是未知数。但记者发现,也有不少大学生对他的勇气和做法还是持敬佩态度的。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专家薛平教授认为,过去,高考可以说是“一考定终身”,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关系不大。所填报的志愿不能“拒绝”,只能“服从”。随着社会的进步,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考生”。眼下“个性化考生”大致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为了就业的需要,原本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大学生或者毕业生,“回炉”学习职业技能;第二个层次是专业不满意,考取了也不上,第二年再考;第三个层次是中途发现专业并非适合自己,读了一两年后,半途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罗寅的做法可以被认为第四个层次,毕业后已经工作了,再“回炉”读自己最喜欢的专业。而这四个层次,应该是高考“个性化满足”方面的一个演变轨迹。“随着大学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罗寅这样的‘个案’一定会成为‘多案’,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薛平说。
针对“50万买兴趣值不值”的问题,扬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胡学勤算出了他的“经济账”:志向、兴趣无价,而实现个人的职业价值观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是金钱无法衡量的。胡学勤表示,“罗寅事件”和“农民造飞机”、“歌星出家”一样,都是价值取向在起作用。对于罗寅而言,在常人眼里无法理解的行为,在他看来,就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从经济学观点看,这种投资十分正常。 (通讯员 徐家庆 戴世勇 记者 陈 咏 策 划 杨志敏)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