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大学生太幼稚不善处理人际

“这都要12月了,年关怎么过啊?”在浙江一所高校上大四的刘舒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找工作找了半年,依然毫无头绪。二十三岁的成年人了,刘舒一到面试还是紧张得面红耳赤、手足无措,更别谈集体讨论、策划方案了。简历中各种奖项一个不落,独独没有让公司看中的实践经验,一个小公司经理在结束面试后好意地提醒他:“你还是学生气太重了,要多锻炼。”

“想找份好工作,单有漂亮的成绩单是肯定不够的。”刘舒发觉,自己多年的校园生活在就业考试面前显得一无是处。

以前做家教、打零工等兼职社会实践还能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改善经济条件,现如今仅仅有这些经历显然已经不够用了。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搜狐网教育频道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2180名参与者中,56.8%的人认为现今的大学生“社会化不足,仍然单纯幼稚,对实际工作不适应”。

“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毕业不足半年,小张已经换了三份工作。上个月,新老总把他叫到办公室,“你上班也有一阵子了,为什么工作总是缩手缩脚,做事却爱冲动,搞得人事关系恶劣,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小张再一次选择了辞职。“我不喜欢勉强自己迎合他人,这样我宁愿辞职。”但是,回过头来看,愤而辞职的小张依然对前途一片茫然。

本次调查中,“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超过了“学习科研”,被选为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应该注重培养的能力。

“前不久大学同学毕业十年聚会,大家都饶有兴趣地打听着彼此的近况。令人惊讶的是,当年全班公认的‘高材生’如今在一家小公司里做着职员,表现平平,而当年学习一般的同学中有几位在不同领域里已功成名就。”一位工作多年的吴小姐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感慨道。

“第十名现象”已经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专家指出,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业智力与现实生活很少发生联系,它只能对学生在成绩和分数上产生作用。社会转型阶段,大学生作为已“成年”还未“成人”的一个特殊群体,必须要实现自身和社会的融合。

刘舒他们班一共30人就有7人放弃找工作选择了回家,“等着家里给找工作”成为他们克服困难的方法。

东华理工大学大四的曾国盛回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时说:“我认为在学校学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现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要求越来越淡化,他们更注重的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而调查中,只有13.6%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实现了社会化,他们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思想成熟、独立。”

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冯桂林认为,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里程碑。大学四年是走入社会前的最后准备,社会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跨入社会后的成败。而不少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接触少,走上工作岗位后处理不好各种复杂的关系,容易脱离实际,一旦碰壁就一蹶不振。阅历浅加上自控能力差,使得他们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本次调查的参与者,普遍感觉大学生们在“独立生活能力(17.8%)”、“思维方式(16.9%)”、“就业/找工作(15.7%)”和“人际关系(14.9%)”方面表现仍显幼稚。

“很多奖学金都是人缘奖”

近年来,一群“懂人情世故”的大学生在校园里活得如鱼得水。

据媒体报道,有大学生为了得奖学金“托关系暗箱操作”,有人借钱开店经营引发争议,更有远见卓识的新生在入学前就开始铺垫“大学关系网”。

“现在的孩子,太厉害了。”刚刚留校授课的李勤老师,最近被大一新生吓了一跳。第一次记录完平时成绩,就有学生课后跑上讲台跟她“讨价还价”,理由是“三年后要申请留学,成绩很重要”。

本次调查中,95.6%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当中存在过度社会化的现象,甚至33.5%的人认为这一现象“非常普遍”。

1993年,北大做出一个轰动全国的决定——推倒南墙,成为大学校园面向社会开放的一个信号。8年以后,北大决定复建南墙,有人说这是回归教育本位的一个信号。一拆一建之间,校园已经不复从前了。

“国外的大学没有围墙一样能挡住社会的喧嚣,中国的大学被围墙隔离却难免世俗。校园本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伊甸园,是理想与梦想放飞的净土。而这份宁静,这片净土,现在却被一些不好的事情侵蚀破坏。”北京某高校大四的小李略显无奈地对笔者说。

小李刚来北京时,行李中自己的东西并不多,都是些大包小包的家乡特产。“爸妈特意让我把这些东西送给在北京的一位阿姨”,他说,“我刚办完入学手续,屁股还没坐下,爸妈就打电话让我把东西给阿姨送了过去。爸妈就是希望我在外地有人照应,不过当时我觉得挺别扭的!”

“现在想想,这种人情来往还是比较单纯的,进来之后才发现,大学的人际关系比这复杂得多。大学评定奖学金、入党、保送研究生时,人际关系的‘学问’大了去了!人际关系不好的话很难轮得上你。”大四的他已经深谙其道。

“很多奖学金最后都是给了班干部或者人缘好的人!”小李说。调查中,31.2%的人认为“大学生过度社会化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红文认为:“大学生应该社会化,但大学生的社会化更多地应在校园内完成。”她指出,大学生越了解社会、越适应社会,社会化程度就越高。“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大学生社会化必须符合自己的社会角色,不能失去自我身份的认同,弄得大学生不像大学生!”

“谁把他们变得那么现实?”

“现在的大学生太老成了,昔日大学所倡导的科学、民主、自由的精神气质正一步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采访中,一位在高校工作20多年,并长期担任班主任职务的教授发出如是感慨。

来自海南文昌中学的吴老师,同时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在读教育硕士。“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东西,仅有人际关系是不够的,既有能力,又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她说。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很后悔上学的时候一心死读书,毕业到现在我还觉得人际关系很难理清。”工作了近十年的吴先生,至今仍对自己的学生生涯表示遗憾。

本次调查发现,民众对于大学生社会化的看法各执一词。13.3%的人认为社会化“利大于弊,可以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36.7%的人认为“弊大于利,过度社会化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近期,一名内地赴港读书的博士生自杀事件引起社会的持续关注,也再一次引发了民众对于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思考。

有分析指出,曾经的辉煌,多年的付出,对未来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是该生走向不归路的重要原因,而这一切,内地学生也有同感。

“如果不是高额学费,如果不是就业困难,大学生也不会整天想着追求金钱、钻营关系。谁不想脚踏实地地往前走,你们说是谁把他们变得那么现实?”调查中有人这样留言。

同时,也有半数以上的民众认为,大学生社会化“利弊参半,关键在于学校和社会如何引导”。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y
 
 
 
 
 
 
 
 
 
     
 
 

 
 
本·拉登:9·11是我一手策划的  
“船到桥头自然直”怎么说  
“母乳喂养”怎么说?  
布兰妮最淘气 茱丽最乖  
《百万美元宝贝》精讲之五  
英语点津最新推荐
Appreciating art 欣赏艺术  
本·拉登:"911"是我一手策划的  
Beyond beach babes in bikinis  
HIV/AIDS infections slow down  
“船到桥头自然直”怎么说  
 
 
 
 
旁听会议怎么说?  
fingernail moon是什么月亮呢?  
用英语"房产证"怎么说?  
“女强人”怎么说?  
“好吃狗”英语怎么说?  
Easy Ways to Exit Awkward Situ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