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缺少氛围 少了点“大学味”
 
 

重庆大学城于2003年获批修建,如今已有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7所高校共8万余名学生入住,多是低年级学生。三医大、后勤工程学院等高校也将在明年陆续迁来。面对舒适的校舍、崭新的教学楼,一些大学生却叹息“少了一点大学味”。

老师上课 来去匆匆

“大学城,大学城,只见房子不见人,完全是个学生村。”这是重庆市某高校一位老师在谈起大学城时的一句玩笑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这位老师依然掩饰不住自己的一些担忧。

“最突出的就是师生之间不那么亲热了!”他告诉记者,因为绝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坐学校的交通车,来往于新旧校区之间,“来去匆匆”成了在大学城上课的老师最大的特点。学生有问题,只能在课前或课间请教老师。因为下课铃一响,老师就急急忙忙收拾好教案,赶班车去了。

“经常都看到有同学拿着书本,追着老师一直问到车门边。”重庆大学建筑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大二学生吴敏笑着说,这种景象几乎成了虎溪校区一道独特的风景。如果在平时遇到专业上的问题,只能通过QQ、发邮件等方式请教。等上好几天,老师才有空回信,是常有的事。

“我非常享受那种和学生坐在大树下闲聊的感觉!”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院长刘云生说,住在老校区,可以和学生经常见面。随便找个石凳子坐下来,就能聊上半天。而在新校区,这样的事情显得有点奢侈。

新生老生 不常往来

提到师兄,重庆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李晋飞连连摇头:“我一个都不认识!”

李晋飞是2005年该校第一批入住大学城的学生,他戏称自己和同学为大学城的“拓荒者”。尽管现在,他是不少师弟师妹眼中值得信赖的大师兄,但他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过前辈们的帮助。

“太远了,哪个师兄师姐会没事往这边跑嘛!”李晋飞说,来回近20元的车费、2个小时的车程,阻断了新生老生之间的交流。除了社团的负责人,或者是搞活动,高年级同学会过来一趟,平时很难看见学长们的身影。“就业、考研(Q吧) ,前途,都是我感到迷茫的问题,很希望得到前人的指点!”对于这种“断裂”,李晋飞觉得很遗憾。

而新校区不少社团负责人也反映,因为没有经验,搞出来的活动缺乏新意,很多纯属“自娱自乐”,每次去本部看到校园里眼花缭乱的海报,都会觉得“很失落”。

文化味道 感觉太少

“相对于崭新的大楼,我更喜欢爬满常青藤的老建筑。”大三学生杨太国今年九月刚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搬回本部,在他眼中,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蜿蜒的青石板小径、吱吱作响的木楼板,都是大学文化底蕴的象征。而在虎溪,颇具现代风格的图书馆和崭新的实验室尽管华丽、舒适,但尚未长出树叶的小树苗、笔直空旷的柏油马路,总让他觉得“少了点什么”。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重大本部刚刚结束的招聘会。杨太国说,以前在虎溪,几乎没有机会亲身体验大型双选会和招聘会。校园里穿着正装赶去面试的毕业生,人潮涌动的现场面试,让他终于有了即将踏入社会的感觉。

多项举措 营造氛围

对于来自各方的声音,很多大学表示,大学城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在现有基础上尽力完善各方面设施。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院长刘云生建议,应该在新校区尽量增加各类讲座和论坛,建立学术联盟,创办刊物,这样既能增强新校区的学术氛围,也能让新生及时了解外面的世界。

重庆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刘青泉说,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大学的精髓所在,学校为此想了不少办法:比如,校门作为一所大学的标志,重师就把本部的大门样式搬到了大学城。而“校训墙”、醒目的校标,都是学校努力营造大学氛围的措施。刘青泉还说,明年将在大学城修教师宿舍,让新校区的大部分教师就近安置,也与学生有更多的接触机会。见习记者 杨馨/文 郭娟/制图

来源:重庆晚报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y
       
大学城一个班5人开车上学 被指炫耀 ”宠物潮“暗涌广州大学城
       
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138人染流感 广州大学城饭堂涨价学生大叫吃不起
       
       
 
 
 
 
 
 
 
 
 
     
 
 

 
 
《音乐之声》当选“史上最伟大音乐剧”  
Trafalgar Square Christmas Tree 特拉法加广场的圣诞树  
“腹胀”怎么说  
“W00t”当选韦氏“2007年度词汇”  
Paris Hilton in Berlin  
英语点津最新推荐
今冬两起人禽流感病例并非“人传人”  
《音乐之声》当选“史上最伟大音乐剧”  
Learning Chinese through songs  
特拉法加广场的圣诞树  
“腹胀”怎么说  
 
 
 
 
开个题目大家扯:hotel & restaurant  
追求某人  
请教工商年检如何翻译  
How to translate “中国老字号”into English?  
"港股直通车"怎么翻译?  
两免一补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