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考研成为第二座独木桥

“出太阳的时候,我就到那边的树荫里看书,”今年7月,来自河北沧州的农村女孩苗玲(化名)毅然辞了工作,只身来到北京,复习报考北京大学电影学研究生。

笔者见到她时,她正坐在清华大学的荷塘旁边,膝上放着一本一寸厚的打印资料。整个暑期,她都只能露天或在宿舍看书,因为从7月12日起,清华大学的自习室就不对外校学生开放了。

“我家里人只知道我来了北京,他们以为我在这边工作,”苗玲没有告诉父母考研这件事,她怕父母担心,“农村人都觉得有了一份工作就不错了,安安稳稳过日子最好。”她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母亲不识字,她来这边的花费都是以前工作时攒下的钱。

为了听课方便,她和另外三个人在清华大学南门外的紫荆公寓合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在北大那边也找过房子,但是比这边贵,这边每个月房租300元,包水电费,是我看过的最便宜的房子”。

据该公寓的管理员介绍,这栋公寓里住的都是学生,多数是准备考研的学生。

随着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临近,像苗玲这样的一大批外地青年聚集名校周围,开始了新一轮拼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名副教授回忆说,外地青年来京专职考研的情况10年前就有了,但远没有今天这么普遍。

专职考研的这群青年,往往有着强烈和明确的考研动机,他们大多是因为对自身某种条件不满,而极力想通过考研来改变现状。

有一部分是对第一学历不满,他们主要是中专生、大专生、二三流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也有一部分是北京或外地名校本科毕业的不就业族。

在北京高校的周边,聚集了数以千计的“北漂考研专业户”,尽管他们来自大江南北,经历、学历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成为名校研究生。

“半年里,我搬了四次家”

夏天,清华大学。夜里11时,闷热得叫人烦躁,一道闪电划过夜空,霎时间大雨如注。“清华二校门”前面的“照澜院”转眼水流遍地,很快便漫过了行人的脚踝。大雨纵情地洗礼着这座世界知名学府中仅存的一片平房区,拍打着院落中错综密布的低矮屋顶。

赵帅就住在这片平房区的一间,四壁木板,没有窗户,屋外声音清晰可闻。在这个不到5平方米的地方,他正坐在床上伏案,整理着考研英语的资料。屋外的雨声并没有惊动他,但沿电灯线流下的水滴却落在了他眼前的书上。

屋子漏雨了!

赵帅这才从字母的世界中清醒过来,他赶忙合上书,清理桌子,从门后拿过脸盆接从屋顶漏下的雨水,回头又发现还有雨水顺着床头的木板墙流下,床已经湿了一片。“赵帅,你屋里漏雨了没?”原来,院子里其他租户的房子也都漏了雨,不得不用铁锨向屋外排水。

这是外地考研学生赵帅去年夏天备考研究生时的一幕。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赵帅住了3年,报考清华大学法律硕士3次。

赵帅2004年7月从郑州纺织工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并取得了学士学位。憧憬清华5年之久的他刚搬出学校的宿舍,便来到了北京,开始了他的考研之路。

“我就是喜欢清华!喜欢这个学校的气氛,我佩服的好多大人物都是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我向往他们在这里的校园生活,要不是高中毕业时我自己说了不算,我一定去复读,现在我决定考研,六成的原因就是我想上清华。”

在赵帅三次的考研成绩中,一次全科过线却总分不够,另外两次都是因为英语只差一分,如果申请调剂,他现在研究生将毕业了。尽管每次亲戚朋友都苦口婆心地劝他,可他却从没认真地做这个打算。赵帅说,那不是他想要的,不是在清华,读什么都没有意思。“3年来我之所以住在清华院里这个像贫民窟一样的地方就是因为能感受这里的氛围。”

“上清华”的信念支撑着这个小伙子在这个木板平房里住了3年,考了三次研究生。“别看不上这个地方,我是折腾了很多次才"定居"在这的,刚来的半年里,我搬了四次家。”

背井离乡,初来京城,北漂专职考研的人需要面对的事情远不止“学习”一件,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房子。2004年,赵帅毕业来北京时,投奔一个也刚来北京工作的大学好友,刚开始住在清华门外水磨西街的一间平房里,朋友感觉条件太差,半个月后便带着赵帅在清河找了一处楼房,“那是我来北京住的唯一一次楼房。”赵帅回忆说,可由于开始时两人没有和房东讲清楚租金,两个月后,他们又搬了出来,在清华西门外找了一间平房。

“同住了几个月,搬了几次家,我们两个人都开始觉得对方有些别扭,再加上我考研他工作,步调不一样,我们矛盾越来越大,说话都有些少了。”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后,赵帅有一天晚自习回来忽然发现屋里一片狼藉——当年的同窗好友,竟然不辞而别。就这样,赵帅又搬出了两个人才能负担的住处,另外找了一间小一些便宜一点的屋子。这时候,冬天和考试都临近了。

“后来就越住越冷了,房东在院子里烧土暖气,只舍得烧一点,屋子还没暖和呢,他那边就停了,房子还四面透风,我每天睡觉得把自己的被子用装垃圾的那种黑塑料袋套上,再钻进去,这样才能暖和点。”

为了能安心考研,赵帅在这里坚持了不久就“逃”走了,“当时离考研只有一个月了,那样下去我非病了不可,我就狠了狠心,搬到了一处月租金400元的暖和地方。”回忆这些,现在的赵帅已显得十分平静。

像赵帅这样的住房条件在他们中间确实比比皆是。在笔者走访的考研人中,人均住房面积不到两平方米,往往是一间老旧的居民楼,每个屋子都被摆满上下铺,很多屋子在闷热的夏天没有空调,10平方米的地方七八个人只能靠一台风扇降暑。然而,就是这样一处只能平身休息的空间,大约每月要花去他们250元~450元不等的“考研经费”,几乎是他们考研预算的一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y
 
 
 
 
 
 
 
 
 
     
 
 

 
 
Click《人生遥控器》(精讲之二)  
Over the rainbow/What a wonderful world  
“廉租房”怎么说  
“我要休假”怎么说  
学两句礼貌用语  
英语点津最新推荐
俄媒体:如何练就普京式好身材  
感谢的快乐  
'Special war' launched to raise quality  
办公室紧急状况用语  
“户口”重要吗?  
 
 
 
 
参加BBC在线竞赛 获免费伦敦游机会!  
Penny for your thoughts?  
怎么翻译‘公益广告'  
act your age?  
zero tolerance 怎么译?  
请问工卡英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