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Language Tips> 合作专区> BBC> 2012伦敦奥运会> 迈向伦敦奥运

伦敦奥运的启示

伦敦奥运的启示

伦敦奥运成就博尔特的“传奇”。

奥运是厚积薄发到极致的体现。从九年前伦敦首次竞标、到长达七年的筹备,一切期待、焦虑、兴奋与悲喜最终在16天里迸发。

当奥运圣火熄灭之时,在人们思绪转向里约热内卢之前,参与到伦敦奥运当中的千千万万的人都有不同的感触。

国家元素

今天这个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倘若在睡梦中将你从一个国家移至另一个国家,睁眼醒来,你感受到的新奇和冲击不会太多。全球化带来了方便,但也失去了一些惊喜。

奥运是少有的让你还觉得国家个性各异的场合,虽说是奥运大家庭,但对金牌的渴求,凸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元素。

于是,谈论中美金牌榜的角逐、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角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比照、韩国和朝鲜的较劲屡见不鲜。

号称日益全球化的媒体在奥运一刻变得本土化,美国的报道少见其他国家运动员、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也大幅报道自己的运动员和赛事,就连BBC这个国际报道见长的媒体(或许你有不同看法),在奥运一刻也本土化,以至于BBC总裁都有些不满。中国央视名嘴白岩松说这是英国的“全运会”。

我们对媒体不可求全责备,确实,谁又不是这样呢?于是,我们要考虑的是:奥运我们要欣赏的是人类挑战自我极限的努力和突破、欣赏的是博尔特、菲尔普斯、叶诗文、皮斯托瑞斯等有天分的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还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以至于掩盖和拒绝欣赏对手。

伦敦奥运的启示

刘翔再次梦断奥运,引发中国网民的热烈讨论。

奥运精神

四年前在北京,一个很少考虑的问题是“奥林匹克精神到底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体现体育竞技精神”。

伦敦奥运可以说给了人们一个反思的机会,一个回归奥运的“根”的机会。八名羽毛球队员因为故意输球被取消资格,给奥运家庭成员敲响警钟,在追逐金牌的同时,不得不放慢脚步,好好考虑一下追逐的目的。这并非是什么坏事。

想必中国不少人对伦敦奥运是又爱又恨。在长达两周的赛事里,中国长时间在金牌榜上领先美国,中国男子游泳、体操男团、羽毛球等都实现突破,这些都是引以自豪的。但因为叶诗文受质疑的风波、于洋和王晓理事件、加之陈一冰、张文秀和女子自行车等裁判问题,令不少中国人不满。

这种情绪波及到对伦敦奥运的评价甚至对英国的看法,种种言辞无法一一解释,但有两点需要考虑:其一,任何评价需基于客观和理性,而不是囫囵吞枣地乱扣帽子;其二,评价伦敦奥运的标准是什么?伦敦奥组委无权干涉美国教练的言辞、无权干涉媒体该如何报道,倘若标准是顺利安全地举办一届奥运,对伦敦奥运的一些指责就有些站不住脚。

伦敦奥运的启示

多达七万的伦敦奥运志愿者为奥运跑前忙后。

微博奥运

四年前,当我在北京报道奥运时,推特(Twitter)和脸书(Facebook)都是新鲜事物。时过境迁,伦敦奥运成了“微博”奥运,运动员从运动员村发微博,不需通过媒体就可以担当“通讯社”;伦敦奥组委、国际奥委会、各个媒体和网站无不以微博第一时间发布信息。

社交媒体,将伦敦奥运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360度全视角的奥运,也对记者提出全新挑战,意味着,一天24小时,没有工作与歇息的分别,任何一点信息都会得到全透明的迅速传播。在谁都可以发布微博的时代,新闻媒体的价值和声誉该如何体现?

微博也是双刃剑,谣言和真相都在此兴衰。英国一17岁年轻人在推特上恶意攻击本土跳水明星戴利结果被逮捕起诉。相对而言,刘翔就没有这么幸运,在受伤出局后,一些微博对他的攻击远甚于对戴利的攻击。人们不禁要问,微博的底线到底在哪儿?

意外和钦佩

伦敦奥运一直所担心的安全和交通结果被证明有些多余。不少人说,北京奥运的交通比伦敦好,但任何事情都要放在环境下讨论。伦敦的基础设施比北京老,地铁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了,受各种法律的制约,街道也不可能像北京那样快速地拓宽。所以,伦敦和自身比、甚至与它欧洲大都市比,奥运交通还算出色。

对天气的担忧也被证明是多余的。奥运开赛前的阴雨连绵的天气让人们担心本届奥运会是“最潮湿”的奥运,但16天里伦敦的天气还算争气。

最后,必须得说说志愿者。一路报道奥运,身心疲惫,如果说有什么能激励我们继续“战斗”下去的话,那就是志愿者。不少志愿者早晨五点起床、午夜时分才回家、没有报酬,有的还得贴钱。不少志愿者的工作就是在黑暗、甚至不通风的地下过道里把门,虽身在现场,但无法观看比赛,当你询问他们时,总能得到他们的笑容(虽然不总是能得到答案)。

所以,奥运期间,英雄在赛场上产生,但平凡人才最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