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奋斗》解读80后

《奋斗》主角

处世原则:“奋斗”也要快乐着来

陆涛:“如果我一辈子穷困,你还会爱我吗?”夏琳:“如果你一辈子努力,即使穷困我也还爱你。”——现在“奋斗”这个词已经不再与“艰苦”搭配在一起了?

赵宝刚:80后有很多务实的元素,他们不会为苦难发愁,反正能生存,只不过好坏问题,但他们还是有不知所措的地方,因为社会经验还是少。

石康:以前人所想象的物质成果对80后来讲没有生死存亡那么重要了。比如开奥拓也是开,开奥迪A4也是开,甚至坐公共汽车、骑车,它就是一个交通工具。这个戏为什么叫反青春戏,就是反对把人的生活规定得特别单调。

杨葵:80后确实对保持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更看重,其实奋斗自古以来讲的是人的精神,出不出成果确实没那么重要。

花儿乐队:就像我们新专辑《花龄盛会》里的《人人都爱80后》唱的:“这倒霉催的80后/这蜜罐儿里的80后/人人都恨80后/人人都爱80后……”现在基本上有一技之长,又能“喷”的80后就能混得不错。

李红楼:80后的精神压力比任何一个年代的人都要大,他们有很高的心气、一直希望能够出人头地,在精神上一直渴望成功,但现实让他们往往不得不面对梦想的破灭。

亲情:沟通更好还是更坏

陆涛对继父没感情,只在最后要离开的时候叫了声“爸”;对生父同样冷漠,连“爸”也不叫,老人住院时也不肯去看他——80后面对亲情真的变得冷淡又冷淡了吗?

赵宝刚:陆涛代表了一群叛逆者,这不光是80后的问题,通过这件事应该让家长反思一下,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跟这个时代不符了。如果拿《奋斗》跟《金婚》相对应的话,80后就不希望出现那样的家庭,不希望过那样的生活,他们要走自己的路,但走着走着,其实他们会发现会走到一块儿,这个他们还没意识到。

石康:我觉得不是。英国有一段流行文学潮流,他们举出几本代表作就有《打死父亲》,父亲其实是一种象征,一种权威,以前只要比你岁数大的人,不管是谁,你要听,好像年轻人生来就是服从。现在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世界了,他希望跟上一辈人讨论事实,我觉得作为父子关系、情感关系全存在,不比任何时代差,但他们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比如陆涛和陆亚迅这对父子,就会用一种争吵的方式来表现,其实就是父子两代人对同一个问题持有不同看法。

杨葵:80后跟父母沟通更直接,他们和父母就像兄弟姐妹一样,我们这一代还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呢,有点假道学。

李红楼:对父母不孝顺是80后的一个问题,我觉得这还是和独生子女缺少亲情有关,不过在他们心里还是非常孝顺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y
 
 
 
 
 
 
 
 
 
     
 
 

 
 
英女王跻身“全球最具魅力女性”排行榜  
“顺其自然”怎么说  
2007 Glamour Magazine Woman of the Year awards  
《公主日记》1 精讲之一  
美曲欣赏:Lotus  
英语点津最新推荐
Bribery redefined to curb rising cases  
“别烦我”!  
“受贿”的表达  
白手起家: start from scratch  
全球最高“摩天轮”北京破土  
 
 
 
 
“主体功能区”用英语怎么翻译  
“捂盘惜售”怎么表达?  
How to translate "文化石" and "风情园"  
怎么翻译: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Are We Happier Facing Death?  
“群租”一词怎么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