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奋斗》解读80后
 

赵宝刚、石康回应质疑:怎么就不能为爱情奋斗!

质疑一:没看出这部戏里的小孩谁奋斗了,整天就是贫,谈恋爱。陆涛没毕业就在炫特区租了房,刚要奋斗,有钱的爸爸就往他卡里打了两千万。这也太童话了吧?

赵宝刚:每个人都在奋斗啊,为了获得感情也是一种奋斗啊。比如华子开发廊又开饭店能不叫奋斗吗?露露为了得到一张北京身份证,也在奋斗啊。

石康:当时设计《奋斗》这名字就是要让观众产生争议,因为中国社会正处于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的时代。比如一个饭都吃不上的农民,他看李嘉诚肯定觉得李嘉诚不在奋斗,人家坐喷气飞机,出入酒店,穿名牌,那是在享福,哪来的奋斗。反过来,李嘉诚看农民,也不觉得是在奋斗,他觉得他们是在熬生活。我们就是想把“奋斗”当成一个过程说出来。

对80后来讲,更多的是为他们的爱情和友谊而奋斗,这更容易成为让他们认同的主题,因为事业对他们来讲是摸不着的,一开始他们都要争取取得为社会服务的资格,且谈不到事业呢。不是他们不想为事业奋斗,是他们没有掌握为事业奋斗的经验和技巧。他们在学习,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而学习爱情,可能时间没那么长。所以,他们摸得着、看得见的还是爱情。

质疑二:编剧是不是只听说了一些80后的事情,但不了解80后为什么这么干,为什么敢这么干,所以按照自己的想象照猫画虎地编了一部电视剧?

赵宝刚:我们想讲的是“奋斗”这一概念,关于是不是80后不是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不可能一部戏能反映80后的所有心态,电视剧不可能承载这么多。

石康:这么说肯定是对的,存在主义不是有一句口号“他人是地狱”吗?没有人了解另一个人真正的动机,连那个人自己也不了解。如果你问一个人“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吃饭?为什么饿……”一路追问下去,其实没有一个动机能够解释清楚人的行为。我们就是一个现象主义者,就是把我们看到的事实呈现出来,引起大家的思考,他们那么做是不是合理?很多人看不惯陆涛,因为他不是陆涛,如果他是陆涛,很可能他也这么做。其实我们是表现人类青春期的精神状态,80后是这部戏播出后大家给这部戏贴的一个标签。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青春,青春各式各样,比如也可以有《金婚》那样的青春。这个世界正因为有这么多现象,才多姿多彩,如果都是一个样,谁受得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y
 
 
 
 
 
 
 
 
 
     
 
 

 
 
英女王跻身“全球最具魅力女性”排行榜  
“顺其自然”怎么说  
2007 Glamour Magazine Woman of the Year awards  
《公主日记》1 精讲之一  
美曲欣赏:Lotus  
英语点津最新推荐
Bribery redefined to curb rising cases  
“别烦我”!  
“受贿”的表达  
白手起家: start from scratch  
全球最高“摩天轮”北京破土  
 
 
 
 
“主体功能区”用英语怎么翻译  
“捂盘惜售”怎么表达?  
How to translate "文化石" and "风情园"  
怎么翻译: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Are We Happier Facing Death?  
“群租”一词怎么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