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猛砸银子 一场招聘花百余元
 
资料图片
 

又到了每年高校毕业生求职找工作的时候,而这也往往是他们咬牙“砸银子”的开始。据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今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大约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花费超过千元。记者近日走访了大连的部分高校,发现虽然目前刚刚进入求职季,但是大连的毕业生们花费已然十分惊人。而这笔不菲的费用,大多数由父母支援,也有人靠做兼职赚钱贴补,还有办了多张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

精美简历 一场招聘“扔出”百余元

对于毕业在即的大学生们而言,简历制作费用是找工作时逃不掉的费用。通常一个毕业生至少要准备20份以上的简历,鉴于现在工作难找,很多人都准备50份左右甚至上百份。而这些简历最低的制作费用也有5角,讲究一些的则可能在3-5元之间。“每次现场招聘会投递简历的时候,都觉得有些心疼,但是又不能不投。”辽宁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小刘说。

小刘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学后就开始设计自己的求职简历。经过上网搜集各种样本简历以及制作技巧等各种准备工作后,小刘将自己的简历设计成四页一沓,A4规格大小。封面为彩印,内页是中文简历共2页(包括成绩单以及获奖总结等),最后一页是英文自荐书。反复修改多次以后,小刘一下子印了30份备用。算算成本,每一份简历价值大约5元。

在本月初星海会展中心召开的一次大型综合人才招聘会上,小刘一下子投出去了20多份。“花钱买了门票进去,不投几份心里觉得不平衡,毕竟只有广撒网才能得到更多机会。”小刘说。但是这些投出去的简历大多数都没有回音,只有少数几家公司通知他参加面试,随后也没有消息。最近,小刘的一个北京同学给他提供了一个新的简历样式,据说成功率很高,小刘又在忙着将自己的信息加到里面。而据他估算,这次每份简历的花费一定会超过上次。

异地“赶场” 俩月路费花3000

“十一”后几乎每周,各地都会举办规模不一的现场招聘会,而毕业生们也早已打破了地域界限观念,异地“赶场”式参加招聘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不一定非要在大学所在地找工作,哪里有需要我这个专业的企业,我都尽量会去尝试一下。”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小林说。

小林的专业是西班牙语,目前这个专业在北京地区比较吃香。她也从“十一”后便连续跑了3趟北京,参加招聘会或者面试,加上去沈阳两次,已经攒下了一大堆的车票。记者将她积攒的车票收据一一加起来,发现她往返的交通费用已经接近3000元。“必要的投资该花就得花,早点把工作签下来,心里也就踏实了。”小林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和北京的一家合资企业达成了初步的就业意向,下个月可能还需要再跑两次北京办理相关的手续。

像小林这样付出看到收获的人目前还是少数,她大多数的同学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接收单位,依然在不知结果地赶赴各地参加招聘会。在记者的调查中,约30%的被访毕业生表示,交通费是他们求职过程中的主要支出。而据往年经验,每年春节后才是求职的鼎峰期,出行成本会翻番增长。虽然目前很多主要的求职就业网站都开办了网上招聘会,但是接受这种招聘方式的企业依然不多,面对面地交谈依然是招聘单位和求职学生之间最认可的方式,所以交通费已经成为简历制作费外、另一项不能不掏的“霸王费用”了。

自谋经费 BBS贴出省钱绝招

由于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是一个还没有稳定收入的群体,为了找工作而掏的求职“包装费”,也多数由父母埋单了事。在记者连续几天的调查中,85%的学生表示求职花费均由家里供给。但为数不少的学生已经尝试着“自谋经费”,有6%的学生靠获得的奖学金,还有9%的学生靠打工挣钱承担,而其中除了传统的家教方式外,通过网络销售盈利赚钱的也逐渐多了起来。

在大连某高校读市场营销专业的王东告诉记者,自己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便尝试在校园中推销各种旅游优惠票、电影优惠卡等等,这几年的经营让王东攒下了数千元的积蓄,即使进入了求职期,也没放下手中的生意。同时,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利用信用卡透支消费以及套现等功能,到银行“挪”钱。大连某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小李目前就拿着三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透支并套现,“拆东墙补西墙”地弄钱用于制作简历,买应聘穿的服装等。

到底求职中哪些钱该花、该花在什么地方、应该花多少等等无疑是毕业生十分关注的问题,大连不少高校的BBS上面也出现了一些如何在求职应聘中省钱的帖子。比如拼车的帖子每天至少出现三四个,几个顺路的人结伴同行,费用平摊。另外,还有学生自己买复印纸,到有打印机的朋友家里打印。

观点

“包装”只是礼貌求职在于素质

对于在校毕业生应聘求职不惜血本的行为,大连某高校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多年的教师方林跃表示,大学生热衷于求职包装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主要是由于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前景不乐观。但是“包装”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最多只是对招聘者一种礼貌。一个真正需要人才的单位,他们不会赞同大学生对自我进行“包装”,过度包装反而会让他们产生不信任感。

而在上周的一场综合招聘会上,某企业的招聘主管张文明告诉记者,今年应聘者对于自身的包装十分用心,从外表到简历等等无一不精,但作为企业仍然比较注重应聘者自身内在素质,录用与否主要考虑对方能否为公司带来效益。而另一家招聘教师的高校负责人则表示,虽然简历、外表等会给他们留下一个最初印象,但招聘方依然看中详细交谈之中求职者体现出来的个人能力和修养,与其外部包装下血本,不如做好内在功课,提高实实在在的竞争力。(赵雪伊)

来源:半岛晨报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y
       
3成学生就业成本超2千 花费家里给 大学生求形象包装费列求职支出榜首
       
为求职大学生忙减肥做近视手术 大学生为找工作求职简历作假
       
       
 
 
 
 
 
 
 
 
 
     
 
 

 
 
爱情诚可贵 金钱价更高?  
“直说吧”  
冰岛当选最宜居国家  
“固网运营商”将获移动牌照  
《百万美元宝贝》精讲之四  
英语点津最新推荐
“船到桥头自然直”怎么说  
实现目标的诀窍(2)  
心窗  
“母乳喂养”怎么说?  
Frag 杀伤对手  
 
 
 
 
旁听会议怎么说?  
fingernail moon是什么月亮呢?  
用英语"房产证"怎么说?  
“女强人”怎么说?  
“好吃狗”英语怎么说?  
Easy Ways to Exit Awkward Situ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