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长:大学文化应包容个性

哈佛的一位校长曾强调: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世人所景仰的知识宝库,是因为每年的新生给学校带来了自己的学识和不同的经验,而毕业生除了一颗富于创新的心,却什么也没有带走。

又一批清华的新生入学了。几年后毕业时,他们又会带走什么呢?

创新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创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是一流大学的灵魂。我国重点大学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首先要跨越的不仅仅是与世界名校在办学规模、科研成果及论文数量、师资力量、物质条件等方面的显性差距,更重要的是要缩短在大学文化,特别是观念、机制等方面的隐性差距。

我国当前的大学文化,虽然从文字表述上看大都有求实、创新等词汇,但从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学校风气、体制与校园环境氛围看,与真正的创新文化还有不小的差距。

现年20岁的美国女大学生安德莉娅·林奇遭遇公牛鲨袭击,全身被咬伤17处,险些丧命…比如我们的大学里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崇尚集体精神是正确的,但在重视集体,强调个人成长和发挥作用不能脱离集体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发挥个人的首创精神。创新的火花往往来自于某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的“灵感”,个人的首创精神及行为是创新的动力和温床。我们要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的客观事实,尊重不同人的个性和特点,尊重自由的探索和首创精神,切实改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不良风气,改变不合理的评价机制,改变靠分数的小数点后两位决定学生优良的做法。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者实验上的一个技能而已;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 而我们的大学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就必须逐步形成“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不唯他、只唯实”的大学文化。年轻学子怎样才能不迷信权威和前人,怎样才敢于想前人没有想过的问题、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关键在于学校要形成尊重和善待新生事物的文化氛围,老师不应轻易怀疑、武断否定任何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而应热情鼓励和积极支持各种新想法、新尝试、新发现、新发明,特别是听取和保护那些脱离主流、有悖传统的观点和意见。

大学文化不仅是社会文化的晴雨表,也是先进文化的风向标。大学要培养的不仅是善于接受已有知识的人类历史文化成果的继承者,而且是善于发现和运用新规律来改造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未来社会的创造者。

为了我们的未来,在大学文化的土壤里多播种些创新的种子。

(作者为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本文摘编自作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上的讲话 记者曹红涛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y
       
清华"绿色通道"十年走过三千多名学生 清华22日开学发信劝家长勿陪送新生
       
清华西门禁行汽车保障暑期游客安全 云南籍北大清华新生再度乘包机进京
       
       
 
 
 
 
 
 
 
 
 
     
 
 

 
 
“户口”重要吗?  
做客必备英语  
Click《人生遥控器》(精讲之三)  
俄媒体:如何练就普京式好身材  
Click《人生遥控器》(精讲之二)  
英语点津最新推荐
Polluters face stiff penalties  
CCTV5 to become Olympic channel since 2008  
买东西必备英语  
“胎教”怎么说  
何时是生命中的最佳时期?  
 
 
 
 
参加BBC在线竞赛 获免费伦敦游机会!  
Penny for your thoughts?  
怎么翻译‘公益广告'  
act your age?  
zero tolerance 怎么译?  
请问工卡英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