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网 漫画网 爱新闻iNews 翻译论坛
中国网站品牌栏目(频道)
当前位置: Language Tips > 美好安徽

宣纸书写新传奇

[ 2013-05-16 16:35]     字号 [] [] []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宣纸书写新传奇
宣纸魂(潘华业摄)
 
 
 

“ 轻似蝉冀白如雪, 抖似细绸不闻声” ,百折不损、光而不滑, 宜书宜画, 不腐不蠹, 一纸长寿千年, 文书典籍、讲道经文、书画精品, 大多赖此千古传存。这就是中国一绝—宣纸。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宣纸制作技艺的惊艳亮相,到 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礼品。古老的宣纸,始终熠熠生辉,对外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神秘魅力。

吸取天地之精华

2002年8月,宣纸被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为原产地域产品,宣城泾县作为宣纸的原产地,体现了特殊性和唯一性。与其说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如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宣城是“徽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这里不仅盛产宣纸,也是宣笔、徽墨的原产地和重要集散地之一。这里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典型的皖南山区,处在中纬度南沿,属于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质优良且富含酸碱,盛产青檀树皮、沙田稻草、猕猴桃藤汁,这些都是制造优质宣纸的必要条件。青檀皮、沙田稻草为基础原料, 猕猴桃藤汁是天然粘合剂。深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郭西元在《论艺术》一书中说:“纸以安徽宣纸为上品,其他均不及。因当地产制纸之树皮,加上山溪之水,手工制作,世间制纸,无一可替代” 。

宣纸的生产周期长达300多天,制作工序分为18道手工工序、108道制作工程,大致为将新砍的青檀树枝条进行蒸煮,再浸泡、剥皮,晒干后,加入石灰与纯碱(或草碱)再蒸,去其杂质,洗涤后,将其撕成细条,晾在朝阳之地,经过日晒雨淋使其变白。然后将加工后的皮料(檀皮)与草料(沙田稻草)分别进行打浆,并加入植物胶(猕猴桃藤汁)充分搅匀,用竹帘抄成纸,再刷到炕上烤干、剪裁后整理成张。宣纸的每个制作过程都十分讲究。如捞纸用的竹帘,就需要用到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的苦竹,青檀树皮以两年以上生的枝条为佳,稻草一般采用砂田里长的稻草等等。因此,宣纸作为一种传统的特种手工艺纸张,必须经过“ 水火相济、日月光华”之功,外界人士一直觉得神妙莫测。

承载着绵韧千载的文化坚守

如果说世人对宣纸的追捧源自其高贵的品质,那么他内生的文化积淀则是永恒的生命力。得名于唐,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今,传承千年从未间断,遂为传统名品。宣纸的革新发展历程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息息相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正如郭沫若所言:“宣纸是我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薄薄的宣纸, 承载着绵韧千载的文化坚守。

南唐后主李煜为一代词宗,视宣纸为珍宝,专门设制局令承御监造加工宣纸,史称“澄心堂纸”,名垂后世。近现代以来,宣纸走向世界,成为联系各民族友谊的文化纽带。早在1930年代,鲁迅先生曾写信给西谛先生(郑振铎),说:“……用纸,我认为不如用宣纸……而较耐久,性亦柔软,适于订成较厚之书”。他还赠送宣纸给苏联木刻家毕斯凯莱夫,得到极高的赞誉:“印版画,中国宣纸第一,世界无比……”艺术大师刘海粟由衷地赞叹宣纸为“纸寿千年,墨韵万变”。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不少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先后到泾县视察,均盛赞宣纸制造之不易,工艺之独特,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古老造纸业。而郭沫若、启功、黄胄、李可染、赵朴初等一代代书画大家都对宣纸情有独钟,或亲临参观,或题词作画,表达了对传统宣纸的热爱。

在继承和创新中求发展

同贵州的茅台酒一样,上苍的赐予和先人的恩泽,让宣纸成为宣城的一道靓丽名片。勤劳智慧的宣城人民正踏着前人的足迹,开拓进取,努力创新,致力发展宣纸经济。

目前,泾县宣纸生产企业已达17家,年产宣纸750吨左右,书画纸生产及加工企业达260多户,年产7000多吨,宣纸、书画纸从业人员达15000多人,在全国建立300多个经销网点,并远销日韩等海外市场,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2012年,宣纸生产龙头企业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在抓紧上市的同时,先后启动涉及原料基地、产能扩张、产业链延伸、污染治理等领域“八大工程”。项目建成后,宣城泾县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宣纸、书画纸生产加工地,最主要的营销集散地和最有影响的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初步形成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加工多元化、销售网络化、企业集团化。

与此同时,宣城市积极拓展宣纸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从2004开始两年举办一届的中国(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成为安徽省特色办节之一。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等联合制作,以张铁林为导演的,第一部以文房四宝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文房四宝》(暂定名)已经杀青,即将搬上荧幕。安徽省“861”行动项目,投资20多亿元的中国文房四宝产业园正在抓紧建设,使文化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成为可能。

(编辑 马文英)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3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关注和订阅

本文相关阅读

人气排行

翻译服务

中国日报网翻译工作室

我们提供:媒体、文化、财经法律等专业领域的中英互译服务
电话:010-84883468
邮件:translat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