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网 漫画网 爱新闻iNews 翻译论坛
中国网站品牌栏目(频道)
当前位置: Language Tips > 美好安徽

民生为本,唱响钢城和谐曲

[ 2013-05-16 16:35]     字号 [] [] []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一曲和谐,两岸同频。从1956到2013,在钢城崛起发展的半个多世纪里,“江东父老”用勤劳和智慧谱下一首首和谐之曲。从美好乡村建设到教育优先发展,从扩大就业到繁荣文化,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到注重环境保护,今天的马鞍山,处处充溢着和谐因子,一江两岸共沐和谐春风。

美好乡村装点钢城大地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和合自然村坐落在刚刚通车的新314省道旁,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连接着村庄和省道。村口处,昔日漂满垃圾的池塘经过清淤已换了一池碧水。去年9月还能看到的十来间草房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新修的停车场、篮球场和健身广场。农户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覆盖了各类植被。30盏刚刚安装好的路灯给村民晚间出行带来方便。

这是美好乡村建设给和合带来的巨大变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和有力举措,今天,在钢城大地上,像新市和合这样的美好乡村之花正在浓情绽放。

自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以来,我市积极响应、科学谋划,提出大力实施“7658”美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即:围绕辐射全域马鞍山,建设七条各具特色的美好乡村示范线,实施规划建设、环境整治、产业提升、土地整治、管理创新、文明创建六大工程,到2015年底,全市规划保留的村庄美好乡村覆盖面达到50%以上;到2018年底,规划保留的村庄美好乡村覆盖面达到80%以上。

目前,在巩固2012年美好乡村建设成果的同时,全市各县区和新区都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谋划实施2013年美好乡村建设计划,带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向着“美好”再出发。

广促就业筑牢民生之本

日前,历时两个多月,以“服务民生、促进就业”为主题,以返乡劳动者和高校毕业生为重点服务对象的2013年“就业促进月”活动圆满落幕。两个多月时间里,我市共组织开展各类专场招聘会、“两皖劳务对接”等活动50余场次,促进9589人与1280家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其中2108名农民返乡就业。

能否实现充分就业,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程度。

当涂县姑孰镇凌云村村民戴思东是通过技能培训走上工作岗位的。2011年2月,戴师傅进入当涂交通职业培训学校学习驾驶。当年7月,他顺利拿到了驾照,随后,进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某企业,成了一名司机。“干的活比以前轻松,拿的钱比以前更多。”相比以前的力气活,戴师傅很喜欢现在的这份工作。

以培训促就业是我市扩大就业的有效手段。今年,我市就业技能培训的目标任务是18000人,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就业技能培训4588人,通过技能鉴定取得初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数达3610人,均超过省、市目标时序进度。

“2006年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以来,我市促创业的政策和机制不断充实完善,市民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全民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涌现了一大批富有激情的草根创业者。”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孙荣明说,在统筹城乡就业的同时,我市也在积极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促就业。2012年7月,我市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

教育优先培育栋梁之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是马鞍山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郑重承诺。

“上得了、上得起,上得好。”日前,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研讨会在我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代表和有关专家对我市学前教育工作经验和成果给予肯定。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经费投入,推进项目建设,坚持公民办并举,提高普惠园覆盖面,不断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努力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我市群众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除了学前教育,我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也在深入推进。2012年秋季,我市在实现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享受免杂费,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同步享受免费教科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所在学校学生同步享受免杂费、同步享受免费教科书、同步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等“五同步”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办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同步享受免作业本费。自此,除城乡部分寄宿生外,我市义务教育全部实现“零收费”入学。

医疗服务垒筑健康大厦

看病难、看病贵,广为社会关注。筑牢健康大厦,让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广大市民的心愿。

打造社区30分钟和农村15分钟就医服务圈,是我市加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它有效地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犯病带来的忧愁,让他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零距离”服务。

在城市,我市自1998年起,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工作,按1比1.5万人口的比例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采取医疗机构派出型、基层医疗机构改造型和全新建设型三种方式,不断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已达106个。

在农村,2007年,我市确立花山区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试点区,开始将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农民家门口。今天,我市提前一年完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省民生工程任务,共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36所、标准化村卫生室393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农村诊疗环境大大改善。

我市还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积极引进公共卫生人才,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和培训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市和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保障水平。

多彩文化丰富精神家园

2011年6月,我市被列为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8个城市之一,开始走上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规范化、均等化为目标的创建之路。张泽连老人今年70多岁了,家住东苑社区的他每天下午都会在午睡后来到社区图书室,看上一两个钟头的书,看书是老人最大的爱好。“社区环境越来越好,书也多,在这里还能和其他来看书的居民一起聊聊天,我当然愿意过来。”就这样,东苑社区的图书室人气越来越高。

创建以来,我市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基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给水平,让群众切实从中享受到触手可及的成果。截至目前,图书馆、文化馆实现市、县(区)全覆盖,乡镇(街道)全部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在城市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大放异彩。连续举办23年的李白诗歌节,年年有主题、年年有创新,连续26年举办的“江南之花”群众文化艺术节,也被文化部授予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作为我市倾力打造的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映山红艺术团更是将舞台搬到了国外,在异域他乡绽放流光溢彩。

力倡环保建设绿色家园

针对前段时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我市迅速行动,在全城倡导绿色出行,不放少放烟花爆竹,为减霾作贡献。今年清明节前夕,我市也发出了“文明节俭祭先人,绿色健康过清明”的倡议,号召广大市民摈弃烧纸钱、撒冥币、鸣鞭炮等陋习,自觉选择献花祭扫、放飞思念等文明祭扫方式。

马鞍山滨江环湖,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市特别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按照“城在林中,林在园中,山水环绕,碧水蓝天”的生态园林城市格局,倾力打造“山水诗都绿钢城”。

虽身为一座工业城市,马鞍山却是全国少有的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光环于一身的城市。2002年8月,我市正式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开始实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地表水综合治理、节能降耗等十大环保工程。2006年,我市成为当时中部地区第一个环保模范城市。2012年,我市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

(编辑 马文英)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3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关注和订阅

本文相关阅读

人气排行

翻译服务

中国日报网翻译工作室

我们提供:媒体、文化、财经法律等专业领域的中英互译服务
电话:010-84883468
邮件:translat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