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周记:沉稳德甲Vs锐意英超
2013年5月24日,在英国温布利大球场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两支德甲球队会师的欧洲冠军杯决赛。温布利红黄交汇歌声鼎沸——拜仁四年之间三闯决赛,终于如愿以偿,2:1击败了多特蒙德拿下了俱乐部历史上第五个冠军杯。
英超的繁荣
五年前的俄罗斯卢日尼基体育场,切尔西联手曼联创造了历史上第一次两座英超俱乐部对峙的欧冠决赛,这也标志着英超大量吸引投资上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以切尔西为例,阿布2003年收购俱乐部,此后十年间,蓝军由一家中游球会一路飙升晋身为欧冠欧联双王新贵。
巨大成就背后意味着巨额花销——自俄罗斯富豪接管以来,包括购买球员聘请教练等一系列开支高达耸人听闻的20亿英镑。仅仅上个赛季,蓝军在引援上面就烧掉了9200万镑,而曼联也有5400万英镑的不菲出手。
不得不佩服英超的开放式经营:锐意、大胆、富有冒险精神。其吸金能力堪称欧洲各大联赛之最,近年来招募了许多大牌球星,影响力和球迷号召能力巨大,更有人将英超称为“世界第一联赛”。
然而英超空前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债务危机的忧患,曼联因为格雷泽家族在05年通过借贷形式收购,其债务已经由1.78亿增至3.07亿。切尔西则非常幸运,老板阿布 将俱乐部1.66亿英镑的债务转换为股东权益,也就是说一笔勾销了切尔西欠自己的钱。要知道,阿布时代的切尔西迄今亏损高达 6.3亿英镑。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老板都像阿布那样一玩到底,拿到冠军杯之后还继续疯狂投资。利物浦的吉列特和希克斯坚持了三年便在2010年把俱乐部转手卖给了芬威集团。如今的欧冠赛场已经连续三个赛季没有见到红军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蓝月亮——曼塞尔家族接管直至上赛季曼城夺冠,俱乐部的总开销高达9.3亿英镑。
德甲的严谨
德甲有50+1%俱乐部控股权和零债务的规定,也就意味着,除了杜绝债务,包括外资在内的非俱乐部会员不可能“拥有”俱乐部,只能有最高至49%的股权。唯一的例外是勒沃库森和沃尔夫斯堡,前者是拜耳药业集团的“长队”,后者则归大众汽车所有,两家公司都是德国本图产业。除非50+1%的规定废除,否则德甲俱乐部不能复制英超嫁入外资豪门的模式。
沙尔克在06年赢得俄罗斯天然气的赞助曾一度强势,07-08赛季德甲球队在欧冠全线低靡,拜仁甚至混迹联盟杯,而拥有资本优势的沙尔克成为唯一一支杀进16强的决赛球队。但赞助商终究不如亲老板,沙尔克因为透支赞助金造成了资金缺口,始终无法完成曼城或切尔西这样的突破。
既然“傍大款”在德甲行不通,俱乐部们就自己培养,多特蒙德就是一个成功例子。他们更是将高科技与足球加以融合,比如率先引入犹如鸟笼一般360度训练房,全方位考验球员的能力。
有人指出拜仁一家独大,挖走其他俱乐部的当家球星造成垄断局面,然而试想如果拜仁不签走球星,仍然有欧洲各大俱乐部虎视眈眈。门将诺伊尔从沙尔克转会之前,弗格森一直心仪这位小伙子,遗憾未能把他带到曼联。即使格策没有转会拜仁,多特蒙德未必将其留得住。厄齐尔、哲科以及香川真司等球星依然远走欧洲诸豪门。而德甲班霸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留住了不少球星,并能吸引到如里贝里和罗本这样的世界级巨星加盟,从而把握好巨星效应和大众足球的平衡。
谨慎与大胆中寻求平衡
如果从人口比例上来说,近8200万人口的德国拥有18支顶级联赛球队,5000万人口英格兰有20座英超俱乐部,相比较似乎觉得德甲太过保守。圣诞期间饱球福似乎已经成了英超球迷的传统,其激烈的竞争程度甚至可以确定后半赛季的排名走向。
而德甲沉寂的一个月不管是从吸引眼球还是从财政收入上来说都要落后英超甚至欧洲其他大联赛一截,毕竟圣诞新年期间是欧洲的消费旺季。然而冬休对球员在体能上的恢复和调整有不可否认的功效,避免了密集赛程而出现疲劳引起的伤病——连弗格森都呼吁引进冬休可见其重要性。如果一个月的冬歇期过长无法兼顾各方面的因素,那么如爵爷曾建议的两周休息也未尝不可。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是两家联赛的门票收入,拜仁主席赫内斯向来有“球迷不是奶牛”的理念,即俱乐部不能在球迷身上挣钱。在德国,足球就是一项全民支持参与的娱乐活动,球迷只需要花最低67镑就能得到拜仁的季票。
而想要拿到曼联的季票则需要花上最低532镑的价格。在高消费的伦敦,阿森纳的最低季票达985 镑!托特纳姆紧随其后,最低为730镑,最高为1800镑。虽然凭借伦敦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可以随意抬高票价,但如此一来足球却成为了有钱人的消费游戏。设想一旦俱乐部陷入危机,是否仍然依赖高额的门票销售盈利?
也许英超可以缓慢一下金元膨胀的步伐,像德甲一样注重债务控制和股权掌握,避免未来造成危机而全线崩盘的可能。德甲如果学习英超吸引外资的模式,凭借其目前积累的影响力,留住现有球星,不用担当造星工厂的角色,为其他豪门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