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云南省普洱市发生6.4级地震,广州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4名研究生紧急飞赴灾区考察。昨日,他们返回广州,向记者细数8天的种种经历,并着手撰写论文,探讨经济型抗震房屋的建造技术。
4研究生急赴震区考察
6月3日凌晨云南普洱发生地震,两天后,广州大学读防灾减灾工程专业导师周云派出吴从晓、韩家军、伍圣喜、张超等4名研一和研三的学生前往地震灾区考察,次日,4名研究生抵达地震震源中心——宁洱县老城区。
张超用满目疮痍来形容灾区:土木结构的房屋只剩下木架子;双行道的公路变成单行道;水库坝身断裂缺水严重;灾民虽住进救灾帐篷却时刻提心吊胆……“真正的灾害比媒体报道的更严重,大大超出我的意料。”
在中国地震局的帮助下,4名学生带着地图和相关资料,奔赴震中所在的太达村、细石头村等县乡各处,特别是医院、学校、道路、水库、供电站等一刻也不能停止的生命线系统进行具体的灾害分析与灾损考察。
冒余震测地裂探危房
张超说,考察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高原反应:耳鸣、头晕……海拔1500米的高度让他气喘吁吁,犯困不已。最危险的是考察中遇到接连不断的余震。“当时预测在两周内仍有高达5级的余震,一次我走进坍塌的房屋,屋顶的瓦砾斜露在半空,摇摇欲坠。要是余震刚巧发生,我们肯定被砸到。”
最让张超难忘的是到受灾严重的化良考察。从宁洱到化良所走的德化路是一条盘山公路,四周布满从山上滚下来的巨石,汽车轮下的山路泥土松散,随时都有下滑的可能。“震后的地面条条裂痕延伸,最宽处有公文包那么宽,我们要脚踏裂痕两端俯身丈量记录。”张超说,“当时丝毫没有感觉到害怕,可后来才想到,下雨的天气极有可能出现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要是那个时候大石滚下来我们就死定了。”工作完成后,他们4人摸黑走了4小时才返回原地。
最震撼灾民盼援心切
与灾区的恶劣环境相比,给他们心灵带来最大震撼的是灾民的恐慌和担忧。张超说:“居民一见到我们就端茶倒水,四处拉我们拍照,带我们参观,把我们当成是能够依靠的人,希望我们能把情况反映上去,事实上,我们深知能做的微乎其微。他们越热情,我们就越内疚。”
拟写论文探讨建抗震房
8天的考察完毕回到广州后,张超告诉记者,“这个地区是地震多发区,房屋抗震消防等级要很高。但由于经济不发达,这里多是土木结构或在地震后重新加固的房屋。要建成像城市那种抗震能力很高的房子,经济又不允许。我们现在最紧迫要做的, 就是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在工程建设技术上寻找到一些好的方法,以最低最合理的成本去建造抗震房。”
新闻背景
6月3日清晨5时许,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发生6.4级地震,震中位于宁洱县县城老城区。地震造成3人死亡,受伤近600人。云南省地震局专家表示,宁洱地震灾区的民房大部分都是土木和砖木结构,作为地震高发区,防御地震的关键在于提高民居建筑抗震能力。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