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时偿还助学贷款,就不发给学生毕业证书;没有毕业证书,社会用人单位就不会录用,这种事情在大学生毕业、就业之际屡屡发生。看似简单冷漠的推导关系背后,则隐藏着各种无奈,面对着借钱的协议,草率地用宽容去解决问题并非真正的解决之道。
助学贷款,这个让全国数百万学生受益的善举,目前在学生、学校和银行三者之间,扮演着另外一种角色……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许多个例,其中很多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受助学生无法及时还清贷款的现象。而出于当初对银行的承诺,学校对这部分学生采取了“暂时不予发放毕业证书”的手段。
■样本
两个“无效大学生”
9月14日,刚刚找到工作不久的大学毕业生张立群连夜从北京赶回了辽宁。北京的一所中专学校的人事处向他发出了“最后通牒”——没有学位证明,工作能力再突出也无法录用。
两个月以前,张立群从辽西某大学毕业,他是学文科的,成绩好、综合素质高,年初与北京一所中专学校签订了聘用协议,8月底他就到那里报到了。可是,当人家跟他要学位证书时,他傻眼了,他还形象地比喻自己是一个“无效大学生”。
张立群说,他是农村孩子,上学时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现在虽然毕业了,但因为还没还清贷款,学校暂时没发给他学位证书。他焦急地说:“我现在怎么跟用人单位解释都不行,他们就以为我没拿到学士学位,万一因为这事把工作弄丢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无独有偶,沈阳市某高校的小王同学,也是因为没有还清助学贷款,就没有得到毕业证。他和张立群有着相同的心情,“大家现在都在拼命找工作,有毕业证的找工作都挺难的,没毕业证的更是难上加难!”他十分不理解学校的做法:“毕业证是毕业证,还贷款是还贷款,这是两码事儿埃”
■解决
有保证就有毕业证
昨天上午,记者联系到了小王同学所毕业高校的学生处,负责助学贷款的老师介绍说:“学校并没有规定不还贷款就不给毕业证。目前按国家规定,助学贷款的还款时间是受助学生在毕业后6年内还清就可以。但这些学生选择的是边上学边还款,按照当初签订的还款协议,应在毕业后还清贷款。”他解释说,学校方面并不掌握学生的还款情况,学生是向银行偿还欠款。当校方接到银行的通知后,才知道哪些学生没有还款,学校只是帮助银行催还。”
对于学校不发给学生毕业证书一事,这位老师说:“他们随时可以到学校拿到毕业证书,但是我们建议他们应该跟银行方面做出相应的保证或承诺,以取得银行的信任。”
■调查
违约影响新生贷款
大学毕业生拖欠助学贷款不是个别现象,省内的多数大学里都存在,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沈阳某高校一位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对记者说,他们学校有上万名学生,每年新生入学后就有将近100名学生要办理助学贷款。他们贷款的额度是每年6000元,最多的4年贷款达到两万多元。由于还款情况并不理想,有的学校被银行亮起了红灯,有的05级、06级的学生一直没有获得贷款。对于这些已经读到大二、大三的学生,学校不能把他们撵回去,他们也做了贷款申请,但就是迟迟办不下来。这种情况将来解决时很麻烦。
学校得给银行补偿金
那位负责人还说,由于学生拖欠助学贷款的偿还,对所在母校的影响还涉及到经济收入和招生等许多方面。首先,学校对每个贷款学生要向银行交付8%的风险补偿金,也就是说,如果有100名学生贷款100万元的话,学校就要拿出8万元。而这笔支出随着时间的延伸,学生人数的增加,会不断累计上升。
他还说,更重要的是一旦银行对学校亮红灯,不继续给学生贷款了,这种信息被学生了解后,将会直接影响招生工作,一些的确有经济困难的考生,就不会报考这样的学校,生源自然就减少了。
30%-40%贷款生违约
辽宁省教育厅助学贷款办公室贾主任就我省高校助学工作对记者说:“几年来,全省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6.9亿元,获得贷款学生人数达到了10多万人,全省地方所有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全部纳入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范围。 ”
在贷款的学生中,有多少人违反约定,没有正常按时还款呢?他说:“这是个动态数字,主要由银行方面统计。”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我国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那么,辽宁的助学贷款违约率是多少呢?采访中,一位高校相关人士说,应该在30%—40%之间。
违约的四种原因
辽宁某学院学生处王红老师分析说:“第一,有些学生毕业后短时间内找不到工作,或者不稳定,所以没有能力偿还贷款;第二,有的学生家庭收入非常低,每年收入仅仅在几千元,即使都拿出来还贷款也不够用;第三,有的学生还款意识淡薄,感觉今后条件好了什么时候还都行,不用着急;第四,一些恶意拖欠的人,毕业后就玩‘消失’。”
今年,省政府要求全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覆盖面要达到100%。同时,建立学校、经办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奖罚机制。对学校和经办银行贷后管理不力、学生违约率高、违约贷款额大等问题,学校和经办银行都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对贷后管理好、学生违约率低、还款好的学校要给予一定经济奖励。同时,还要建立借款学生信用档案。 (首席记者 关宏 实习生 葛一曼)
来源:东北新闻网-时代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