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单骑纵行五千里
2008年暑假(7月7日至9月6日),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拓荒牛社(原法大户外活动协会)的7名成员经历了一次让他们永生难忘的长途骑行活动。该协会第二任社长、2006级学生甘仕荣率领一支7人的队伍(3女4男),从法大出发,向西行进。出发前,每个人都为自己设定了目的地,陈茜茜到达兰州,杜维到达西宁,乔娅到达青海湖,谢新星、张亮敏、杨阳到达拉萨,而身为社团骑行队队长的甘仕荣最终到达的目标是世界最高峰登山大本营——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
在活动的前期准备过程中,骑行队的队员们经过了强度很大的体能训练、技能训练和心理素质的考验。7月7日,骑行队如期出发。在骑行途中,队员们每天平均骑行120多公里,他们克服烈日暴晒、高原缺氧等因素所引起的这样或那样的生理不适,还要时刻警惕车辆、行人等可能出现的交通意外。面对可知或不可知的困难队员们都极大地运用了自己的勇气与信念去战胜。
在组织此次活动之前,社团赋予它的意义是“情系奥运,胸怀祖国;传递奥运精神,宣传环保理念”。甘仕荣说:“奥运会不是一个人的,也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她是全人类用团结协作的理念创造的。此次从法大昌平校区骑行到珠峰登山大本营的活动,正好契合这一团结协作的理念,它需要全体队员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良好的协作理念,才能成功走完一万多里的漫漫旅程。”
用双脚和双轮来丈量这万里旅程,一路不留废气、废品、废渣,完全用人力来完成,对环境友好、无污染,骑行队的队员们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着一种绿色的出行方式,宣传着保护环境的理念。而零距离地感受壮丽的高原风光,在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更使得他们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操,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思者无涯,行者无疆”,这是所有骑行队队员结束这次旅程后的心声。拓荒牛社骑行队这次活动的成功再次雄辩地证明,很多事情,看起来十分困难,出人意料,超出想象,但是奇迹往往是人创造的,一旦你走出事情开始的第一步,你就成功了一半。而当你坚持不懈,克服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朝着成功的目标不断前进的时候,你就一定会取得梦寐以求的辉煌!
单骑纵行五千里
作为拓荒牛社社长和骑行队队长的甘仕荣此次的行程是最远的,他从法大昌平校区到珠峰之行,从华北到西南边陲,跨越8省,上升海拔最高至5248米(拉孜县的嘉措拉山),骑行5016公里,横贯大半个中国。这在北京高校界和户外活动界都是史无前例之举。
这趟旅程甘仕荣和他的队友们走了很多路,见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虽然一路上出过很多小问题,有过争执,有哭有笑,有苦有乐,但令他最欣慰的是,队伍很好地保证了它的完整性,没有人在中途因为不能坚持而退出,没有人因为不团结而单独行动,没有出安全问题,最终大家都到达了各自的目的地。
采访中,甘仕荣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日记里没有记下来的两件记忆深刻的事情:
那一天骑行队从甘肃景泰县城出来赶往兰州的途中,没有带补给,本以为午饭可以在某个小村庄或者路边饭店解决,但是不尽然。他们从上午八点半钟出发,一直走到中午接近一点,但由于逆风,仅仅赶路35公里。大家又累又饿又困,在一个没有几户人家居住的偏僻的小村庄落了脚。杨阳和甘仕荣先去了一个小铺买东西,但却只买到了几个西红柿和三包方便面。杨阳告诉队友说:“人家有东西却不肯卖。”于是,他们又问了其他几户人家,人家都一样都没有食物提供给他们。甘仕荣只好去一户人家讨取食物,看见那户人家的女主人正在一个刚刚燃尽的火堆旁煮着吃的东西,而她说那是她们一家人的午饭。他问她:“你们没有别的吃的了吗?”她淡淡地说:“没有了,就这土堆里面的这点了!下午要吃还得找别人去借。田里的麦子还没收上来,收了以后再还人家。”甘仕荣惊呆了。看着她暗黄的脸颊,对比学校食堂里俯拾即是的浪费现象,他的心在流泪。虽然后来一位厚道的老爷爷接待了他们,热情地招呼吃西瓜,并吩咐家里人为他们煮面,但是那个女人暗黄的脸颊在甘仕荣的心里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他至今仍会常常想起她,想起那里始终保持的淳朴民风……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从拉萨去珠峰的途中,队员们途经很多藏族村庄时发现,许多衣衫褴褛的小孩在路边乞讨,问路人要钱。他们见到外国人,就会大叫:“Money!”见他们是内地人,就大嚷着:“钱,钱!”甘仕荣说:“我不明白他们怎么会这样,毕竟这不是什么好的习惯。我问过当地人,为什么他们不去上学呢?他们告诉我,要么是学校离他们的居住地太远,要么是家长不让小孩上学,而让小孩放牧。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一句话:‘没有受教育机会的人是可怜的!’”他说:“对比他们,我们是多么地幸运。求学路上顺风顺水,还上了大学。但是在大学里,我们受的是高等教育,身边的同学却有很多在蹉跎光阴,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这又是何等的痛心!”
在青海宗加乡的行者之家,甘仕荣在留言簿上留下了他的座右铭——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