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语新闻

上热搜的“trigger warning”是什么意思?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 2020-04-19 09:00

分享到微信

近日,随着未成年性侵案再次引起热议,一则纯英文话题登上热搜榜。

什么是trigger warning?它为什么能成为热点话题呢?

我们先来了解trigger warning的含义。

相信大家有不少这样的经历:在看视频或者文字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高能预警”这样的提示。

前方高能,大波表情包来袭!前方恐怖画面,非战斗人员慎入……

某种程度上,trigger warning ['trɪɡər 'wɔrnɪŋ]就是英文版的“高能预警”,来看剑桥释义:

a state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a piece of writing, before the start of a film, etc., warning people that they may find the content very upsetting, especially if they have experienced something similar.

放在文章、影片等前面的声明,警告人们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引起不适,特别是在当他们曾有过相似经历的情况下。

例句:

The teacher gave a trigger warning before showing us the rape scene in the movie.

在播放电影的强奸画面前,老师作出预警。

Trigger warning, this conversation is about some very dark and bitter part of our family history.

高能预警,下面的对话会涉及我们家族非常黑暗、辛酸的历史。

不难发现,英文中trigger warning可以理解为“触发警报”“预警”,是一种对恐怖、恐惧等能够引起不良回忆和不适感的提前警示,让人们在观看前有所准备。

Trigger意思是枪的扳机、触发器(the part of a gun that you press in order to fire it),引申意为“起因;诱因”,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起因”更侧重会引发不良反应或发展。

另外,作为名词,trigger也有心理学上的含义:

something that causes someone to feel upset and frightened because they are made to remember something bad that has happened in the past.

让某些人感到不安和害怕的东西,因为这勾起了他们对过去某些糟糕经历的回忆。

例句:

A trigger is something that sets off a flashback, transporting the person back to the traumatic event.

心理触发指那些引发闪回,让人回想到创伤事发现场的东西。

Trigger兼具突然性和诱发性,仿佛心里的一个开关,它的出现会一下子把人带回到造成心理阴影的那个场景中。

Trigger的种类有很多,可以是一种场景、画面,也可以是某种气味、触感、声音、疼痛、情绪或者一个人。

Some common triggers are: certain times of day, a particular odor, a particular sound, a particular texture, a sensation on the skin, physical pain, a person.

触发扳机子弹就发射出去了。因此,作为动词,trigger的意思是“发动、引起”。例如,触发导弹trigger a missile,挑起争斗trigger a fight。

让我们回到开始的话题,由于最近接连有几桩疑似性侵案件被曝光,在trigger warning微博热搜下面,很多人讲的是自己曾经被侵犯的经历。

Trigger warning的话题提醒人们内容可能会引发不适,甚至突然唤起那些从不曾被提起、假装忘记的黑暗记忆……但这些人鼓起勇气把这些记忆分享出来,就是要警告大家,性侵犯(sexual assault/sexual abuse)就在我们身边。

“触发警报”是何时出现的?

事实上,trigger warning的诞生就和虐待有关。据BBC报道,一个女权主义者网站最初使用了该词,用于记录女性遭受的暴力(violence against women)。

如今,Trigger warning已经运用在各个领域,如媒体报道和大学授课。

在心理健康领域,如涉及性虐待和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时,trigger warning使用率更高。它防止患者出现情绪不适,舒缓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但目前学界对于trigger warning是否有助于缓解不适情绪存疑,一种说法认为trigger warning是在鼓励逃避(encouraging a culture of avoidance),告诉人们不够强大去面对痛苦。

还有人担心过度警告会引发“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nəʊsbəʊ] effect)”。Nocebo源自拉丁文,意为“我将伤害(I shall harm)”,病人出现消极心理,此时原有的治疗方案不仅失去效果,反而出现副作用。

不管讨论如何,trigger warning都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也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A bit like a spoiler alert, the phrase "trigger warning" is now often seen online but it has a more serious motive than stopping you from accidentally ruining the enjoyment of a TV show you've not seen yet.

有点像剧透警报,trigger warning在网络上越来越常见,但它不囿于阻止你一不小心被剧透,毁掉你追剧的小兴致,它有着更深刻的目的。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

编辑:陈月华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6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人气排行
中国日报网 英语点津微信
中国日报网 双语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