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网络监督:80后市长必经的仕途成人礼
面对舆论一波接一波的质疑,29岁的湖北宜城市市长周森锋心中一定充满郁闷和困惑,网络为什么要这么为难自己,当官为百姓做点事为什么这么难,网友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履历纠缠不休?大有不揪出问题来绝不罢休的势头。继年龄、学历、选拔程序、家庭背景、妻子职业遭到舆论和网络人肉搜索苛刻的审查后,周森锋又陷入了新的“麻烦门”:网友搜出他2004年发表的论文,在和一篇其他人2002年发表的论文对比后,网友发现两篇论文有好几段相似,还有不少段落只是改动了几个字。(《新京报》6月25日)
才出“背景门”,又陷“抄袭门”——穷追不舍的网友,郁闷的周森锋。这个又可爱又可恨的网络时代,追踪溯源查你祖宗八代,人肉搜索搜你的生活轨迹、隐私信息、私人历史,把一个人剥得精光暴露到公众视野下接受大众最苛刻的审视。无论是谁,当他像周森锋这样被置于网络的聚光灯下接受审视和评点时,都会感到不爽,都不会喜欢这样的网络苛审。但对于作为官员的周森锋而言,这也许是他必经的仕途成人礼。
理解周的委屈,设身处地地想,谁遇到这样的网络紧盯都会郁闷,但周森锋们也要设身处地地为公众想一想。自己不是一个普通的民众,而是一个公职人员,又是少年得志,一个从学校走出没多久、没有多少从政经验,却站到了这个高位、握有这么大权力的官员,今后行使权力与许多人的利益密切相关,手中的权力决定着无数人的前途,人们有理由苛刻地审视其能力、才识和历史。官员会抱怨自己没有了隐私,但是作为一个公职人员,当选择了从事这份公共职业和接受了权力的委托时,就让渡出了很大一部分你作为普通民众时所享有的隐私权。
不要怪公众用那样的目光盯着自己。一个现代官员,应该主动将自己置于民众监督之下,并学会在监督的“干扰”下做事。比如周森锋,他的简历是那么的单薄,人们对他并没有多少了解,除了那简历上短短的数十字外别无所知——可他又站到了那么高的位置,决定着那么多的资源分配。作为纳税人,会放心把自己的利益和命运交给这样的官员去处置吗?人们是想通过网络搜索更多地了解这名官员,看其才识、品质和道德能不能胜任这个职位。
毋庸讳言,当下许多官员的任职考察程序并不是那么严格,在许多环节上只是走了个形式——网络和民众无微不至的考察,是为了让考察更实质一点具体一点,是对既有组织考察程序的有益补充。更重要的是,既有考察程序严重缺乏广泛的民意维度,很多时候纯粹是上级指派和决定,这容易养成官员过度地听命于上级而轻视民意、漠视民主的坏习惯,而网络的审查则能够补上民主这一课,补上民意关这个程序,让官员看到民主和民意的力量,从而对民众的意见保持一种必须的敬畏。同时,在网络的审视中,养成谨小慎微的品质和对民众声音的尊重,检点自身的缺点并习惯民众的监督。
传统时代一个官员的仕途成人礼,也许是你流过多少汗,经过多少逆境,处理过多少别人处理不了的棘手问题,但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的官员仕途成人礼,是必须经过网络最苛刻的审视,在博弈和互动中学会与网络打交道。记得南京的周久耕事件发生后,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曾有一番肺腑之言:网络的快速兴起使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置身于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评说之中,干部要经得起网络监督,经得起群众的评说——对,经得起网络监督,这是仕途成人礼的核心所在。
这已经不是一个官员可以凌驾于一切之上、一手遮天地摆平所有争议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民主的时代,官员的言行和举止都已经处于网络的监督和评说之下——顺应潮流接受监督,网友欢迎;违背潮流不愿被监督,会被网络的滔滔洪流和人肉搜索逼着剥光“衣服”。掘地三尺的人肉搜索(对其合理合法性暂且不做讨论)和如影随形的网络监督,对干部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它像一块显微镜,更像一块试金石,问题信息很容易被敏锐的网民所察觉,官员要经得起网络最苛刻的审视和监督。
(来源:新华网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