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是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讽刺

据报道,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30万人,比去年增19万人,为历年之最,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人保部门表示,去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今年力争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达到70%左右,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层次和毕业生群体庞大的现实,实现这样的目标有一定难度,高校毕业生就业仍是所有就业群体中就业的难点。

与此相反的是,春节后,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这边就业难,那边却招不上工,这不是很矛盾吗?以往闹“民工荒”只是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出现,可最近经济逐渐回暖,反而出现“民工荒”真让人不可思义。据说,珠江三角洲某地的招聘会虽“轰轰烈烈”,但进场总人数寥寥无几,和大学生招聘会的人山人海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现象?民工真的“荒”了吗?其实民工一点都不“荒”,“荒”的是人的心态。事实上,导致“民工荒”的罪魁祸首,主要是因为民工在城市的工资待遇过低,还经常会受到各种歧视。在经济大面积回暖之后,对于某些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不再向往城市了。家门口的收入即便是低了些,但是可以活得更有尊严。可见,“民工荒”的出现,正是企业贪小便宜的结果,用“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来形容并不过份。

有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大约是六成左右,就是说有四成的大学生一走出校门就成了失业青年。企业既然找工难,为什么不去录用这些有知识的人才,而四处大叫“民工荒”呢?答案很简单,企业并不是真正招不到工,而是想找只需支付低廉工资的农民工。在现行政策下,雇用大学生就意味着要支付更高的劳动成本,加之企业对大学生所提供的劳动效率怎么样心里没底,这在客观上也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本来,从付出了高昂教育成本的角度上讲,大学生要求高一点的工资也是理所应当。可在这种只想找低价位、效率高的劳动力的思维模式下,大学生就业本来就难,再想要高工资只能是白日做梦了。

学不能致用,才不能发挥,许多大学生只好继续当“啃老族”,望“就”兴叹而无可奈何。如:被誉为“血汗工厂”的富士康集团,作为连蝉中国第一出口大户并跻身全球500强的一家“高新科技企业”,员工超过14万,但也并不怎么需要科研人才,而是雇佣了大量“基本工资500左右”的廉价女工。这只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缩影,但也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的企业,竟然“不敢用”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致使普及率并不高的高等教育群体出现了过剩的局面,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大学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现象。因此,“民工荒”的出现,无疑是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种讽刺。

所以说,真正“荒”的不是民工,而是人的心态。我们的企业如果能够摆正心态,从长计议,把目光放远些,消除对大学生的偏见,为大学生的就业尽量拓宽渠道,或许“民工荒”只是暂时的,风雨过后就会见彩虹。否则,最后吃亏倒霉的恐怕还是企业自己。

(来源:荆楚网 编辑:陈丹妮)

 

 
     
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3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相关文章 Related Story
 
 
 
 
 
 
 
     
 
 
 
48小时内最热门
万圣节调查:你相信鬼吗?  
动员投票  
蕾拉:Layla  
选举地图  
倒影:Reflection  
英语点津最新推荐
带来宁静的“叠手机游戏”  
斯诺登当选格拉斯哥大学“学生校长”  
Cross-Straits post office opens in Qianmen  
刚刚迈入成人门槛的thresholder  
加大“扫黄”力度 积极培育“价值观”  
论坛热贴
“烧包”的各种说法  
“白色污染”卷土重来  
非屏幕时间 non-screen time  
驾照“新规”  
“司法改革”白皮书  
什么是“宝贝时差”?  
|About Chinadaily.com.cn | About Language Tips | Advertise on Site | Contact Us | Site map | Job Offer |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日报网站英语点津内容,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欢迎愿意与本网站合作的单位或个人与我们联系。
电话:8610-84883300, 传真:8610-84883500  Email: languag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