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学一周多,各类校规校纪竞相补充、完善、出炉,“校规雷人”成了大学生们网上热议的话题。“女生宿舍男生止步”,“女生禁止穿热裤、吊带、背心”,“各班轮流值日”,“禁止网骂”,“男女不准牵手、挽臂、勾肩搭背同行,更不能追逐打闹”,“当二奶、小三开除学籍”……近日,“最让同学们水深火热的雷人校规”一帖成了河西高校论坛热帖。(3月3日《长沙晚报》)
年前,有媒体报道,四川某高校规定学生上课需带书包,理由是督促同学们认真学习;而长沙某高校则规定早餐不能带进教学楼,原因是防止同学们上课吃早餐和把垃圾遗留在课桌内,加大了保洁难度。
按理来说,大学生一般都已是成年人,诸如“轮流值日”、“不网骂”、“上课时间不穿热裤和吊带背心”这类属于基本常识和日常礼貌的事情,是不需要别人时时提醒的,为何现在需要以校规大张旗鼓地进行规范和强调呢?
不否认校规所强调的现象在大学校园内的存在,但笔者以为,我们更应思考这些校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真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所接受的基本是“是什么”和“怎么做”的教育,而缺乏“为什么”的解释和引导,只能长期被动、麻木地接受和服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外界环境的改变,不知道“为什么”的他们,关于“是什么”和“怎么做”的认识也会改变,甚至会被扭曲。
大学校规变得越来越繁琐,越来越“小儿科”,其实折射了教育的某种缺失。而在这种缺失之下,再多的规定也永远只能治标不治本。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从他们小时候起,就多加入“为什么是这样”和“为什么要这样做”之类的思维,这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来源:新华网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