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菲
近年来随着留美学生人数的激增,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其中有一个问题甚至让许多名校都头疼不已--这就是集中在留学生群体中的学术剽窃行为。剽窃的英文是plagiarism, 在美国学术的语境下是很严重的一个词语,因为众所周知美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看重,所以任何随意引用或者抄袭别人语言或者观点的类似行为都被认为是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会受到很严肃的谴责和处罚。
但是由于从小教育和生长环境没有注重这一点的关系,中国的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办法意识到剽窃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很容易在初到美国学习的一段时间之内触犯到这个严肃的学术禁忌。中国学生群体本身也许并不应该被指责去承担这种学术违规的所有责任,因为造成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教育的缺乏以及吹遍华夏大地的剽悍山寨风对社会风气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各种盗版山寨猖獗的社会,很多时候人们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做“违法违规”的事情,而是不知不觉地就被“违法违规”了。不仅如此,这样的社会风气还滋生了一些不仅不对抄袭模仿感到耻辱反以超强的剽窃能力感到骄傲的愚昧想法,这也对剽窃行为的发生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对于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完全不清楚美国大学系统对剽窃的定义是什么,也不知道学术剽窃行为的严肃性,所以可能一不留神就踩了地雷,用后果严重的校方惩罚为自己的学术生涯买了一次惨痛的教训,也被迫为中国学生群体的“标签化”做出了一点贡献。其实对于个人来说,经历过这样一个打击和提醒一定会从中收获很多,但是当然谁都不希望用学术污点来买一笔本可以避免的单,所以如果事先了解剽窃行为在美国学术环境下的定义和其严肃性,并且在思想上做好充足的准备和体悟,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完全可以避免在美国大学求学过程中经历这一段不算美好回忆的小插曲。
首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教育体制对学术剽窃的定义,虽然每个学校具体规定有些许出入,但是大体上是统一的。剽窃是指在不给出任何出处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他人的作品、言语和观点。剽窃这个词的源头出自拉丁语的绑架,所以剽窃行为也被视为偷窃掠夺行为的一种。学术剽窃出现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是大致可以归为下列三类:1.使用别人的语言但不指明原作者;2.使用别处的信息但不指明出处;3.转述别人的话但是语言上跟原文本差别很小。综上所述,我们避免学术剽窃的方法是要养成无论何时何地当在写作时需要引用别人的东西--包括数据,观点,问题,想法或者语言--一定注明出处。这一点运用于已发表的,未发表的,纸质的,或者网上的所有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的大学里,不同的学科和教授要求的引用格式有所差异,有些时候学生如果没有按照要求的格式引用参考资源也会被视为无效引用,所以一定要仔细阅读课程提纲或者向教授咨询清楚对论文的引用格式有什么特殊要求。最常见的几个引用格式包括MLA, APA, Chicago style等。
除了写作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避免剽窃行为以外,还有几个其他同样级别的违规行为也需要我们随时留心,这些包括重复提交同一篇作文(意思是如果有两节课作文题目有重合,不能只写一篇却分别提交给两个不同的教授),考试抄袭,与他人讨论本应该独立完成的作业,数据造假等。对于这些有悖学术诚实的行为我们应该保持高度警觉,因为和这些行为对应的学术惩罚通常会严厉,包括对应课程成绩不及格,留校察看,甚至是强制开除学籍。
希望诸位在阅读了以上关于美国高等院校对学术剽窃的定义以及惩罚措施之后能够意识到学术剽窃和类似的违反学术诚实的行为都不止是儿戏,而是会切切实实地影响到在学校的记录和今后的学习生活,所以在此为所有已经赴美或者即将赴美的留学生们提一个醒,一定要在平时多注意规范学术行为以避免此类不必要的“污点”情况发生。
相关文章:
作者简介:
刘菲,出生于中国陕西。留学服务网络尚友公司(www.sharewithu.com)业务拓展高级经理。本科就读于耶鲁大学戏剧专业,期间获得多项国家级、州级、校级写作奖励。毕业后在全美各地进行写作创作,并有多部戏剧上演。随后返回中国开启寻根之旅,曾在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担任讲师。现任北京耶鲁校友会财务主管。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 Hele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