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网 漫画网 爱新闻iNews 翻译论坛
中国网站品牌栏目(频道)
当前位置: Language Tips > 安庆

打造宜居城,建设美丽新安庆

[ 2013-05-16 15:28]     字号 [] [] []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文化强市扬名气

“弘扬‘崇文尚德,务实创新’的安庆精神,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化底蕴转化为精神动力,把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2013年初,时任安庆市长、现任安庆市委书记的虞爱华向着全市400余名人大代表庄严承诺,要着力打造“有戏”的城市、培育“有形”的产业、传承“有名”的文化。

事实上,持续三年,安庆在文化事业体制领域大刀阔斧的改革,已经让文化安庆的“软实力”充分显现。文化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文化招商常态化、文化建设项目化,文化产业园区化的“独好”风景。2012年,我市17个项目列入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册,有3个项目分别在深圳文博会和中博会成功签约,协议引进资金共40多亿元。全市共有31个文化产业项目进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库,总投资267.47亿元,项目总数列全省第一,全年完成投资25亿元。全市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优秀文化企业,如:岳西泉源盛工艺品有限公司被商务部、中宣部、文化部评为国家重点出口文化企业,该公司近4年来文化出口金额连续位居全省第一。五千年文博园、桐城佛光工艺品公司、安庆帝雅艺术品公司3家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孔雀东南飞文化园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市现有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4106个,从业人员46667人。其中规模以上文化生产企业和限额以上文化服务企业(单位)共144家。全市2012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8亿左右,同比增长近50%,占全市GDP比重为3.25%,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的新亮点。

朝着“十二五”提出的“文化安庆”建设目标,实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5%以上,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努力成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文化强市。安庆正在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做大做强演艺业。继续推动转企改制文化单位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并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考虑组建安庆市演艺集团。加快推进安徽再芬黄梅艺术股份公司改革进程,力争该早日上市,成为全国演艺院团改革发展的典范;发挥规划引领,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实施文化产业“8248”行动计划,重点发展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印刷包装、工艺美术、广告会展、文化传媒、文化创意、图书发行等8大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信息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黄梅戏大观园建设,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民生为本促和谐

国之本在于厚民生。近几年来,安庆市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办成了一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解决了许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初步搭建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框架和工作机制,在民生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安庆市自2007年组织实施民生工程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182.3亿元,全市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元。2012年,全市十三大类民生支出196.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80%。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连着公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2年,安庆市实施42项民生工程,在省定33项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定9项民生工程,资金投入达比2011年净增16亿元,涵盖生活保障、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惠及620万城乡居民。2013年,安庆将拿出58亿元再次投向民生工程。

改善民生、凝聚民心,着力促进大和谐,是转型崛起、富民强市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安庆始终坚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加快构建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多元支撑体系。建立了就业帮扶机制,每年帮扶特殊困难人员4000名以上,同时着力强化技能培训,搞好信息服务和劳务对接,在安排劳务输出的同时,引导务工人就地就近就业或返乡创业。最近4年,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3%和13.9%,双双超过生产总值增。同时,着力解决教育、医疗、物价、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群众关注的问题,以实打实的举措、看得见的成效,交出了一张民有其业、民有其得、民有其保、民有其居、民有其乐的“幸福民生答卷”。

生态文明美家园

“安庆市政府要把绿色生态和环境保护作为第一个必须回答的题目,要摆在各种规划之上。”早在8年前,安庆就提出了“绿色生态”的概念。如今在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安庆市推动产业转型、企业转型、产品转型,加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推动安庆重化工城市经济“绿色转型”。

安庆是全国石油化工城市中唯一厂城一体的城市。虽经多年努力,但经济结构层次不高、环境压力大的现象未得到根本解决。作为一个重化工城市,如何确保产业发展,又保持良好生态?安庆市委、市政府明确表示,将以产业、企业、产品转型为突破口,打造安庆重化工城市的经济‘升级版’。事实上,就在2013年初,安庆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已进入操作层面:3月31日,安庆市由一位副市长兼任市环保局长,以加强环保工作力度;4月11日,安庆市与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签订协议,2个月内编制好《安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

2013年,安庆市还被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以此为契机,安庆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华茂纺织工业城、华谊集团化工新材料等一批项目已经陆续开工。在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的同时,安庆市还引进中坤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建设康熙河商业文化休闲带、人民商业步行街;重建大观亭、整治倒扒狮街两条历史文化街区。

长期以来,安庆在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等方面不遗余力:全市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1.32%,超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徽省节能先进单。安庆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菱湖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获得“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在全省率先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投入4亿元,实施七大绿化工程,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

2011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来安庆视察时,曾这样评价:“安庆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支点、优选之地。”

安庆自然上“有山有水”,资源上“有人有物”,文化上“有声有色”,民风上“有情有义”,发展上“有形有势”。市委书记虞爱华曾经说道:今天的安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不仅“天气好”,有四大国家战略规划覆盖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地气足”,有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更有“人气旺”,全市上下搞建设、谋发展的热情高涨,外来客商创大业、谋发财的机会更多,安庆籍政商各界人士也时刻牵挂家乡、鼎力支持安庆发展。

自然和历史的厚爱给了安庆人发展的信心和勇气,面对未来,安庆已经做好准备:以现代化产业为支撑,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以中心城市为龙头,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提升软实力为方向,推进文化创新发展。以美丽安庆为目标,推进生态绿色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安庆作为安徽省获得国家战略平台最多的城市之一,皖江承接专业、大别山连片扶贫开发、皖南国家旅游示范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左右逢源,安庆人正努力把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用好,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势头保持好,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巩固好,把团结和谐的社会局面发展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向着经济强市、文化强市和生态强市阔步迈进。

(编辑 马文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3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关注和订阅

本文相关阅读

人气排行

翻译服务

中国日报网翻译工作室

我们提供:媒体、文化、财经法律等专业领域的中英互译服务
电话:010-84883468
邮件:translate@chinadaily.com.cn